追了这些天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即将收尾。看到最后就会深深的体会到,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我们的国家,将会蒸蒸日上,“似水流年”。
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需要靠清官去反腐的情形,正逐步被健全的法制,严格的执政党内的纪律所替代,把那些道貌岸然,“背后藏刀”的存量腐败分子清除干部队伍。同级监督,对于可能发生的错误采用“我实名反对”,使得一些人想腐也不敢腐败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不差钱”的老百姓,也不用“跪求大神”,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进行检举和曝光,“一图顶千言”,让那些贪官“躺着也中枪”。
读到这儿,是否有感觉到“猝不及防,一口鸡汤”? 这“老师的话,还能相信吗”
?
经过了“十二年又是一个循环”的智能车竞赛,虽然每年比赛内容都会发生改变,“新车模,新舵机,新体验”,但竞赛的风气也出现日渐式微的感觉。进一步提升这项比赛难道只能靠“为你痴,为你狂,小车载我梦飞翔”的情怀吗?
显然,这不是答案。
智能车的发展,需要依靠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被广泛认同的大赛宗旨,公平、公正、公开的“智能车竞赛的作风”; 二是一批又一批,具备“逆向竞争”的思想,“有个性、不跟随”的探索精神的学生的支持。通过这项综合工程训练赛事,对知识“温故而知新”,达到学习和成长的目的。
第三个因素,则是竞赛还是要回归教学的本质。不仅内容要符合专业需求,同时能够快速反映技术发展趋势,难易程度也需要复合本科生的特点。
针对参赛学生多数集中在大学1,2年级的情形,帮助这些尚未建立专业知识的学生建立竞赛所需基本专业知识,竞赛秘书实时联合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正在筹备一系列相关的微MOOC。
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专题讲座”两大类。不仅把智能车模制作所需要的电子技术、嵌入式计算机、信号与系统、优化决策、汽车结构等基础进行讲解,同时还对相关的低功耗、电力电子、RTOS、无人机、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以帮助参赛队伍能够更好适应新的赛题需求。
虽说竞赛不需要太情怀,但又有哪一位参加比赛的学生不对这个过程充满了深深眷恋。回眸灯火阑珊处的那辆陪伴自己熬夜的小车,它似乎对自己的说“....我是一个女生,漂亮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