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学习平台
黑暗中的行者,因握着火把而无惧深渊;暴风雨中的航船,因锚定灯塔而破浪前行。信心恰似永不熄灭的心灯,当它在灵魂深处亮起,再陡峭的险峰也会化作攀登的阶梯,再汹涌的浪潮也终将成为抵达彼岸的见证。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藏着穿越千年的信心密码。公元366年,乐尊和尚行至鸣沙山下,忽见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这看似偶然的天象奇观,却点燃了他心中的信念之火。在物资匮乏、战乱频仍的年代,乐尊和尚没有被现实的荆棘困住脚步,他相信信仰的力量,相信艺术的永恒。此后千年,无数工匠画师循着这缕微光,在戈壁深处凿出数百个洞窟,绘就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他们用颜料与凿刀,将转瞬即逝的虔诚,凝固成跨越时空的文明丰碑。这告诉我们:真正的信心从不在顺境里张扬,而是在绝境中生长,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韧。
现实生活中,也有无数普通人用生命诠释着信心的力量。三十岁的小路,就曾在命运的深渊中触摸到希望的微光。当胎盘早剥夺走新生儿的生命,当再障的诊断书宣判她生育的“死刑”,当省级医院冰冷的“不能再生育”结论砸向她时,绝望如潮水般将她淹没。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泪水浸湿了枕头,她在黑暗中反复质问命运:“为什么是我?”
然而,心中那簇不甘的火苗,却始终未被浇灭。她擦干眼泪,重整信心,开始了漫长的寻医之路。她跑遍全国各地的医院,咨询无数专家,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在一次次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她始终坚定信念。终于,奇迹眷顾了这个勇敢的母亲,她不仅战胜了病魔,还收获了一儿一女,用坚韧和信念谱写了生命的华章。小路的故事,是平凡人在至暗时刻心灯不灭的生动写照,证明了只要心中信念长存,再残酷的现实也无法阻挡生命绽放的光芒。
珠穆朗玛峰的皑皑白雪,同样铭刻着信心创造的奇迹。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挑战北坡登顶。在那个连专业登山装备都极度匮乏的年代,队员们仅凭帆布帐篷、氧气瓶和简陋冰爪,便向“死亡路线”发起冲锋。刘连满在氧气耗尽时主动放弃登顶,将氧气留给队友;贡布、王富洲、屈银华三人在零下30℃的严寒中,赤脚攀爬冰岩14个小时。支撑他们的,不是对成功的盲目乐观,而是“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的坚定信念。当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飘扬,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人类对极限的征服,更是信心赋予生命的磅礴伟力。
然而,信心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需要不断锤炼的品格。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被贬龙场驿,在蛮荒之地悟出“心即理”的哲学真谛;物理学家普朗克在量子假说遭受质疑时,依然坚守真理的阵地。他们都曾在至暗时刻与自我怀疑激烈交锋,但最终选择将信心化作行动的勇气。正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真正的信心,是明知前路布满荆棘,仍愿以赤子之心踏出第一步;是历经千百次跌倒,依然相信下一次跃起就能触到星辰。
站在时代的浪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心的滋养。当AI浪潮冲击传统认知,当气候变化带来生存挑战,当个体在信息洪流中感到迷茫,那些敢于在未知领域开疆拓土的探索者,那些在平凡岗位默默坚守的奋斗者,还有像小路这样在命运泥沼中奋起抗争的普通人,都在用行动诠释:信心不是虚幻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坚守;不是逃避现实的麻痹,而是直面困境的清醒。它让平凡的生命迸发出耀眼光芒,让人类文明在永不停歇的探索中生生不息。
愿我们都能做自己的点灯人,以信心为火种,照亮前行的道路。因为在这充满变数的世界里,唯有内心的光永不熄灭,方能跨越山海,抵达梦想的彼岸。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鹏祥分校)
责任编辑:林跃佳 袁圆
总平台审核编辑:贾勤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