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可以真的明白婚姻,除非你已经历过一生,并且走到了这场马拉松的终点。
一个优秀的婚姻经营者的衡量标准到底是婚姻次数还是质量?婚姻质量是指“时长”是“感受”或是“获得的利益”?
这个谜题在当代让人不解。
时至今日,哪怕沐浴在新中国阳光下长大的新一代年轻人,还是无数人把婚姻当作一次机会。
这种机会大家看破不说破,说破了你就会输。
毕竟看看那些哭嚎的打工人,反正出去打工也是服务资本家,干嘛不在家里打工?
然而对于野心勃勃的姑娘们来说,大多数没有一飞冲天的机会,唯有数量众多的小城富二代们可以承载她们的梦想。
这些小城或者小镇富二代的父辈们凭借勤劳或者实干或者机遇,在过去的三十年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在本地都是响当当的商人,算不得偶像剧里的“老钱”,但却是身边可以遇到的真正财富拥有者。
而那些二代们,只是家里的一个孩子,一直都是。
姑娘们健身塑形,全身美白,从脚趾头到头发丝儿都闪耀着光芒,甚至在学习上都兢兢业业。
她们早早学习了一整套的婚姻理论,为某一天达到最大化的利益而奋发图强,然而最后的结果可能不如人意。
她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捞女,只是想把自己的价值用合适的婚姻得到兑换。
婚姻也许是围城,或是财富的阶梯,但也是残缺的个体以为可以自我弥补的幻觉。
这种幻觉在这个时代,没有因为信息的流动而破灭,反而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