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报业先驱——疾风劲草中的社会催化剂
20世纪30~40年代成都报业的繁荣,所起到的推进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深远影响,共产党、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所领导和创办的进步报纸,功不可没,意义非凡。身为“国统区”的成都有不少进步报纸,如《西方日报》《国难三日刊》《成都快报》《华西日报》《华西晚报》《新民报》《民声报》《工商导报》《民众时报》《西方日报》等。学校师生的争取民主自由斗争也风起云涌。
一、红星路二段(坐标:下东大街北向约950~1520米)
1-1《新新新闻》20周年纪念
20世纪30~40年代刊发于成都的《新新新闻》,出资人之一为国民革命军第28军将领马毓智(1937年9月任第45军副军长率所部出川抗战,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参加起义)。该报敢于报道一些揭露国民党官场腐败,反映社会黑暗和百姓疾苦的新闻,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其发行量甚大,在四川流行甚广,影响较大。1951年1月13日,该报被成都军管会新闻处接收。
史料: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川总督府办的成都第一家官办报纸《四川官报》创刊,其宗旨是“正视听而息浮言”。成都第一家日报《成都日报》由四川官报书局出版,其宗旨是:“开辟商民风气,灵通中外新闻,但不议论官事,臧否人物”。
民国元年(1912年),四川报界联合会在成都成立,次年改称四川报界公会,是成都最早的新闻团体。由著名报人樊孔周发起并担任会长。
民国11年(1922年),成都第一张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报纸《人声报》创刊。该报创办者王右木将成都高师内部读书会改为各校共通的读书会,取名为“《人声报》附设者”。在报纸和读书会的影响下,创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团执行委员会”。
民国33年(1944年),美大使馆新闻处在成都设立分处。地址在成都兴隆街41~43号大华大厦。直到民国35年(1946年)6月结束。
1-2 成都军管会新闻处新闻人员讲习班全体工作干部及学习人员合影
史料:1956年5月1日,中共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日报》创刊。社址在布后街31号。1958年,《成都日报》迁往庆云南街19号新址。新设置的电台开始接收新华社电讯稿。1961年3月15日,《成都日报》改名为《成都晚报》。
1-3 大成中学即原成都三中校园一角学生留影
大成中学的旧址,就在今锦江区的藩库街上。斜对穿巷子、左邻爵版街,离繁华的春熙路很近。创始人是前清举人、儒学家徐子休。校园一袭古典建筑、荷塘花圃、林木葱茏。后面仿山东曲阜孔庙修了一座大成殿,庄严而宏伟。神龛里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先贤朱子”的牌位。学校门洞上挂着一块金匾,由徐子休亲自题写的“大成中学”四个大字,笔力遒劲。
大成中学并不是“夫子学校”,大时代的革命洪流,在学校中仍有反映。地下党员彭塞,利用教英语的机会播种星火;每周星期一的朝会上,也有学生发表民主讲演。同学们当时参加了支持老师争温饱的罢课斗争。许多同学还曾跟着四川大学的大学生们,跑到督院街示威。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