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Sara】 学而思20171114 看见D2
越来越喜欢叶静的带读了,她的举例和引申,都会引发我更现实且深入的思考!
开篇叶静用两个例子来阐述“深刻”,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本来是一个狗血的情妇自杀的故事,他从结论出发,去倒退人的心灵轨迹,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自己的道德偏见,深挖下去,发现每个人都有她人性的渴望与无奈,对这个情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刻:即是去探寻为什么,追问下去,更重要的是不带任何主观臆断的去看待问题,只是去客观看真相,看事实,呈现它本来的面目。我的理解是站在一个第三者、旁观者的高度上,只是去看事情,不做任何评论,通过深入一件件事情,来追寻“什么必然发生,什么不可避免,什么不可能发生”,这也是我不断探求世界的最终目的,也许是想确定某些东西,从而获得安全感,无论如何,这些目的都激发着我的欲望,继续探寻世界。
通过虐猫事件,我对《伦理学》里的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嘲笑、轻蔑、愤怒、报复这些情绪,都与恨有关或者含有因恨而起的成分,不能成为善。当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这个用高跟鞋踩死猫咪的女人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去发泄我们内心里的恨意呢,又何尝不是在伤害一个背后满目疮痍,对生活绝望心理畸形的女人呢,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打着善良的旗号,用自己的恨去伤害别人。这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何为“善”,我又是否也有某些时刻也是这样善良的去伤害他人,是否有带着评判的眼光去对待周围的人,给他人贴各种各样的标签。其实我自信我还是一个很会体谅他人的人,与他人相处,通常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也很少会给他人下定义。尤其是上完彭彭的萨提亚,每个人都是渴望美好生活,被理解被认可的,包括我们身边任何一个看上去十恶不赦的人,但随着他的出生,他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影响,周围的影响,自己的各种经历,造就了被不同背景打磨过的他,因为每个人所经受的种种有限,他在每个时刻做出的决定对于他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就像我们的父母,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以前也怨过父母,没有在我儿时给予更多引导等等,但就父母经历的生活种种,他们当时为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已经是他们认知范围内能做的最好决定了,他们也都希望着每件事情都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还有什么可非难的呢。就我们当下来说,我们也在不断做选择,选择做我们认为的最好的决定,也许会错会后悔,但这就是当下的我们。所以对这个世界多点包容吧,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丰满的过去,我认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人能接受的范围内,给点适当的用心的建议,仅此而已,如若这中间带着任何情绪,里面都是带有些许自己的恨的,无论是对老公、对父母、对他人,我想都是一样的!感谢萨提亚,感谢彭彭,感谢叶静,让我时刻提醒自己,想到早上还跟老公一起对某位司机的行为表示愤怒,现在想想还是自己修为不够啊!
今天彭彭绘本课上无意提到的一个话题,对我来说居然醍醐灌顶,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长期不得解的问题。我是不敢看任何现实灾难的场景的,而之所以不敢看,其实是因为自己的“无力感”,而如果转念去想办法去做点什么的时候,就不会再这样恐惧了。之前我确实是觉得自己无能为力,除了看着别无他法,从现在开始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试试想一想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同样当孩子面临类似的恐惧,无力感的时候,我也可以试着引导他去用自己的力量做点什么,可以看到些许的希望,也许就不会那么恐惧了。慢慢成长的路上,跟孩子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