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准备洗头,女儿说她要帮我洗。看看时间也还算宽裕,于是我欣然同意。我拿了把凳子和一个脸盘到卫生间,我知道想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为了防止她拿着热水器的龙头满卫生间地喷撒,脸盘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这不开始了,孩子首先要求我将毛巾在脸盘内做成一个木桶的形状,然后她就将水放到这个“木桶”里,玩得乐开了花。放满后,她还真的拿着毛巾给我擦头发,这时我心中感到美滋滋的。洗完一次倒完脸盘上的水后,孩子要和我一起玩拧毛巾的游戏,我也陪她玩了,她也是玩得乐开了花。就这样,很快的,我的头洗好了。这时,孩子的玩兴却还没有停。她不愿意将最后一脸盘水倒掉,也不愿意将毛巾给我擦头发了。
这时,我看着她,笑着对她说:“好玩,是吗?”
“嗯,太好玩了!”她的眼里都闪着光。
“玩得很开心,是不是?”
“对,开心,哈哈!”
“那我们再玩两分钟,然后上楼讲故事好不好?”
“好!那你能将毛巾里的水拧到我的手掌上吗?”
“当然可以啊!”
于是她再玩了一小回儿,之后我将毛巾从脸盘上拿起来,她就捧着双手在那等着,我将毛巾里的水哗哗地都拧到了她的小手掌上,她又乐开了花。之后我们便顺利地上楼去了。
练习:
说出他人潜在的想法:
孩子在我洗完头后不愿意将毛巾给我,她潜在的想法是:毛巾给妈妈了就不能再玩了,这么好玩我还想再玩。于是我问她:“好玩,是吧?”这就说出了她潜在的想法。
说出他人可能的感受:
“玩得很开心,是不是?”这句话说出了孩子当下的感受。
采取具有同理心的行动:
我知道孩子还想再玩一回儿,于是我同意再给她玩两分钟,这是对她采取了同理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