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2.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 ——姬十三(分答&在行、果壳网创始人)
无论是学习小的生活技能,如打球、开车、弹琴、烹饪, 还是提升关键的工作能力,如写作、销售、编程、设计, 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但是,我们通常对练习有很多误解—— 练习就是不断重复吗?
不是!
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我现在已经成年了,练习什么都已经晚了吧?
不是!
无论你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无论你是否有“天赋”,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如果你相信“21天变成写作高手”“三天学会弹钢琴”,请你点击离开,下面的内容不适合你。 放弃一切错误方法,从今天开始“刻意练习”,因为这是最强大的,也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练习”需要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刻意练习具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刻意练习的四个特点:
1、刻意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的用语引导你的练习。要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比如为了六月份过六级,你得做些什么?其中一个目标可能是增强自己对听力的敏感度和理解。这是一个合理的具体目标,但你甚至还得将它进一步分解: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你到底要做些什么?你得搞懂,为什么你的听力老是上不去,并且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想办法多听英语。怎么做?可以多看美剧,然后反复的听音频。诸如此类。关键是接受那个一般目标(并且日渐精进),并将其转化成一些具体目标,使你能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期望。
2、刻意练习是专注的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你不可能期望一边看着奇葩说电视节目还要求自己高效率的学习。
3、刻意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比如我现在正在践行时间管理,每天早上起来先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按主次列个清单,然后把他们大概的安排在某个时间段,并详细的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账单,晚上睡前复盘的时候看见一个个的勾,就会很有成就感,就会更有动力坚持这么做下去。
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认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别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4、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比如,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等到30年过去了,他还在已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那些同样的歌曲,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是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他绝对不会比30年前弹得更好。事实上,可能比年轻是弹得更差。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脑中的变化也越大。一方面,有研究表明,人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如果能触发大脑结构的变化,那么,这种学习比起只是继续练习已学会的某项技能时的学习要高效的多。另一方面,在过长的时间内过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