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力量》这本书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像拨云见雾一般,又懂得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对国庆期间的讲书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和补充,感谢赵冰老师的良苦用心,用打卡的方式让我们回炉再深造,书里的很多东西和老师的讲书课一致,可能更全面,有文字版的详细阐述,可以反复阅读,对我这样的小白来说,是最好的入门教材。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的:“如果你知道如何在饭桌上对着一群朋友讲话,那么你就知道如何发表公共演讲。”这一下子把我原来认为遥不可及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了。也增加了很多勇气。
阅读之前就被告知要写读后感,读的时候自然会认真细致一些,遇到感触深的,还会做笔记记录。针对自己的情况,有几点印象深刻。
一、不要漫谈。
书里说:“不要漫谈,只要有一个观众愿意听你的演讲,你都应该充分利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因为他给你的是他最宝贵的东西:无法挽回的时间和精力。”
联系自己,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和人交流时我的思维就特别跳跃,常常一个问题还没说透,又跑到另一个话题。但我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反而觉得思维发散是一件好事。因此在这次培训演讲时,自己也很随性,想到哪说到哪,典型的漫谈。就这个问题还专门向赵冰老师请教,他说一定要改,必须聚焦在自己演讲的主题上,不能被自己的思维跳跃带跑了。
二、展示脆弱。
书中说:“演讲的任何阶段,脆弱都能发挥强大的力量,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发现,有些人一上台,就会先说一句 ‘我有点紧张’,这个其实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坦诚自己的脆弱,会让演讲产生非凡的力量,但是如果过度分享甚至去编造,脆弱就不是脆弱了,反而会让观众失去对演讲者的信任。”
这点刷新了我的认知,以前我总以为,紧张是演讲的大忌,必须要压下去,决不能让别人看出来。要是自己很紧张,总觉得是大问题,说明我心理素质不行,说明我准备不足,说明我实力不够,现在看来,紧张是人的本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坦诚自己的紧张反而有助于演讲成功,因为观众都是同情弱者的。
三、演讲是一段旅行。
书中说:“需要牢记,主题和主线并不是一回事。”
一开始我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但看到“将演讲想象为一段旅行,一段由演讲者和观众共同参与的旅行。演讲者就是导游。”我一下子明白了,好的类比果然是一座桥梁,帮助思考完成穿越。
演讲者是导游,主题是目的地,主线是旅行的路线。导游的任务就是设计好路线,让观众跟随你的脚步,一起满意地到达目的地。所以说,即使主题非常明确,也要认真考虑主线的问题。
如何找到主线?
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观众的信息,只有面对正确的受众,你才能把思想植入他们的内心。
其次要确立一个能在有效时间内适当阐述的思想。主题越少,效果越好。成功演讲的秘密就在于所删减的内容,少即是多。
以上三点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持续践行,在来回打磨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