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对语文教学的参透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
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德育的概念: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在此我们浅谈的是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参透,讲的是学校德育方面。这里我就德育如何参透于语文教学中、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论述。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与其有很强的一致性。目的明确即塑造有道德的人,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人格等。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课堂来体现的,教师把德育的相关知识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语文教学发挥着重大作用。
首先,德育是应如何参透于语文教学中的呢?语文教学要从各个方面香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从备课开始就应该思考如何在语文知识的讲解中向学生传输德育知识,做好教学大纲,当然在此之前教师要对德育的相关知识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传授给他人。在上课之前做好教学引导,利用一些伟人事迹导入课程,在讲述这些伟人事迹的时候间接地向学生传输了德育知识。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情感,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讲述他小时候就有一颗爱国之心的相关事迹和在美国留学期间努力读书以报效祖国等等,这些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爱国的情怀和种子,对詹天佑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投身到爱国主义实践中去。在讲课过程中,德育参透在古诗词、名言警句等等的讲解中。就比如《论语》这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德育的知识,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如关于自省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美玉尚有瑕,人亦存不足。人活世间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谦虚的姿态对事对人,谦虚使人进步,反思促人成长。又如谨慎 “三思而后行”莽夫与智者的奥义便在“谨慎”二字,谨于言慎于行。做事需考虑后果,切莫贪一时之快。冲动易生后悔,谨慎方得真义。在课程总结的时候,提炼这其中包含的精神品质和内在情感也是德育参透的一种方式。
其次,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德育的顺利进行会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德育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好的德育教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加自律自省和尊师重道,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语文教学是间接德育教学的一种,区别于纯粹的德育教育,而显得更生动形象,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三观的道德情操。所以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德育和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皆不可忽视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共存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德育要实实在在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语文教学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德育观点,不仅在历史上适用,而且现在以及往后也将是永垂不朽的存在着,烨烨生辉,指导我们的行为实践,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为人处事需要德育,治国需要每一个人将道德意识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学,任何其他学科亦如此。
德育教育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必将贯穿整个人生过程。一个人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德育教育;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仅仅追求物质满足也是远远不够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德育在语文及其各方面的渗透作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