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语文这门学科使德育教育能够起到关键作用,要明确德育教育的目的。面对现今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要合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去解决。语文是每一个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必须接受的课程,面对不同的教育群体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德育进行教学,既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偏向于理论化,要制定适合教学的德育模式,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德育问题、因材施教、德育模式
一、现今在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经济等都会对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影响,面对社会出现的关于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德育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据调查,在不同年级段的语文课本中都存有或多或少的漏洞与错误,例如小学课本中讲述的《爱迪生救妈妈》这篇文章,其中写到爱迪生的母亲患有急性阑尾炎需做手术,在缺乏光亮的紧迫情况下,是爱迪生用镜子将光反弹,使医生成功完成了手术。但是实际上世界上最早的阑尾炎手术是在1886年,那时爱迪生并非幼年而是已经四十岁的中年人了。所以,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表明了语文课本出版内容不严谨,为了讲述一个道理去编造一个不存在并且不符合现实的故事违背了教育最初的目的,这一方式会使学生将错误的观点一直延续下去,不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
在德育教学中唯分数论的观念根深蒂固,不符合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教育方式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考察教学成果时,多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强调分数的重要性。面对德育教育出现的各中问题,需要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的相互配合去解决。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古人有云:“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既是主张教育方法因人而异,根据接受教育的学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面对不同的学生,要了解其发展特点和接受教学的程度,尊重其个性差异,从而规划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很多地区很采取依照成绩分班,把学生分成尖刀班、平行班等班型,根据学生接受教育能力的快慢进行了划分,虽符合因材施教,但这一方法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品德与价值观的重要学课,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调整教育方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存在阶段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投以德育教学,从而实现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学生年龄的不同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培养,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时就表明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他律过程时就要抓住其发展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更加吸引学生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可讲一些生动且蕴含道理的小故事。
三、语文教学要采用恰当德育模式
学校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结合。中国谚语有言:“乌随鸾凤腾飞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建立一个好的德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更能够了解到何种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模式。学校德育模式作为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在学校德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要加入德育教育的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对道德认知能力的强化,要从小就开始培养正确的价值倾向与道德知识,从学生开始接受教育起便开始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语文教学中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以活动为入口进行渗透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并指定趣味活动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教育者的目的。德育模式多种多样,语文教学教育者要选择最为适合的教育模式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健康发展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刘济良.《学校德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