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科普一下红巨星和氦闪。
我在小的时候,爸爸曾经给我和哥哥买过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天文篇是我最喜欢看的。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太阳的演化。
太阳主要是有氢元素和氦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在极高的温度下不断聚变成氦,氦会沉积在太阳中心,形成一个致密的核。当氢元素消耗到一定程度,太阳失去能量的稳定性调节机制,体积开始膨胀,变得更红,这个阶段的恒星,称为红巨星。
而当处于红巨星末期的时候,太阳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内核的氦元素也会开始聚变,失控的氦元素会在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极为巨大的能量,这个现象叫做氦闪。
氦闪几乎每数万年就会发生一次,而这个过程会持续数亿年的时间。直到太阳进一步收缩,最终会变成白矮星,密度大,温度高,体积极小。而白矮星在能量耗尽之后,变成一颗黑矮星,太阳也就走完了恒星的一生。
这些冷冰冰的天文知识我现在写出来,已经可以做到平神静气,心里没有一点波澜。
但你能想象得到,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读到这些的时候,内心的恐惧吗?
太阳——地球上一切能源的来源,有一天不光要熄灭,灭之前还要爆炸个几亿年,离它比较近行星没有一个可以幸免。
孩子是理解不了几亿年是个什么概念的,我那个时候就感觉人类肯定会灭绝,担心得好几天睡不着觉,想哭又不敢。
这大概是一个人最起初,最朴素的杞人忧天吧。
所以后来看到了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感觉遇到了知音,原来也有人跟我看过一样的文章,有着一样的担心。而且他提供了一种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带着地球一起,去找一个新的太阳。
2019年的《流浪地球》电影是个意外,完全没有意料到的一个片子。我曾经一度把它和那个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给弄混了。直到有一天,我的微博主页都疯掉了,所有的人都在刷和《流浪地球》有关的话题,没看过电影,完全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片子大火了。
美国部分影院会放映,我去查了一下地图,最近的影院,离我家95.9公里,开车去要一个半小时。看着微博上越来越热闹的话题,我决定,还是开一趟去看看。
这一趟真是很值啊!
且不说那不输于大制作的情节和特效,也不说演员和演技,我就想说说这片子里面的情怀,就已经完爆了好莱坞的大片。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中国的故事,虽然有极为酷炫的外在,但它的内核,还是中国式的。
我要矫情地说一句,这是一个有五千年的历史,才能想出来的科幻故事。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个民族会写出这样的情节,带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用两千五百年的流浪,整整一百代人,为地球找一个不知是否有的将来?
电影里各种场景和情节,都是我们熟悉的内容,一个破烂成这样的山河下面,还有无数顽强的人活着,在争吵,在撸串,在舞狮子,过年看着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甚至语文还在学着朱自清的《春》。(这也是我看这个电影的第一个泪点,2075年的小弟弟妹妹们啊,太阳系都要毁灭了,你们还逃不过背诵全文的恐惧吧?)
这叫我想起了鸦片战争时,抗日战争时,国破山河在的情景。那样的战乱和死亡,也没有打断中华的脊梁。
中国历经东汉末年的离乱,经过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靖康之耻,元末明初的混战,这种场景大概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每一次中华文明都挺了过来,并更加强大。
遇到天降的灾难怎么办?
天漏了,把石头烧化了补天;发了大水,不是造方舟避难,而是筑堤坝,挖沟渠,把河流引向大海;被海水淹死了,就叼着石头去填海;山挡了我的路,子子孙孙都算上,也要把山挖平;十个太阳太热,就张弓搭箭射下九个来;最后的这个太阳要爆炸,就带着地球离开,去寻找新的家园。
没有救世主,更没有神仙和皇帝,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我们自己,一个人,一群人,一双又一双的手。
饱和式救援,每个人都拼尽全力。
一起上,一队人死了,后面的人接上;一代人死了,还有下一代;从来没有一个英雄,有的是一个又一个群体。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才是仁的真谛。
功成不必在我,即使根本看不见那个胜利的将来,但这不影响一个又一个人为了这个希望而牺牲生命。
知其不可而为之,从来都被看做大智大勇。
失败了又怎么样?至少我们斗争到最后一刻,我们没有,也绝不会俯首认命。
我很高兴,在这个科幻电影里,又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怀。就这一点,《流浪地球》就完爆无数爆米花式娱乐的好莱坞英雄大片。
写得有点激动,我想最后以刘慈欣小说里的一首歌词作为结语:
我知道已被忘却
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却
启航的时代太远太远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我知道已被忘却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鲜花重新挂上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