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半撇私塾新媒体创意写作项目里程碑作品二。
一身带着四条杠的飞行员制服,干净利落的短发,超过1.7米的个头,带点梨涡浅笑。
她叫王玲,今年33岁,执飞直升机8年,安全飞行700小时,我和她曾经同属于一家直升机救援公司,时任公司温州基地医院的直升机机长,参与多次空中救援工作,成功抢运伤员和危重病人多例。
在中国,直升机女飞行员算是凤毛麟角。据不完全统计,女飞行员人数不及男飞行员的5%。然而王玲在成为一名飞行员前却是从事着服装设计的相关工作,这些似乎和“飞行员”三个字都沾不上边。
“之前对飞机的理解都是从电影、电视剧上获得的,像我们读设计的,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我就想挑战一下自己。”王玲说,骨子里的进取心让她萌生了做女飞行员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2011年加入了直升机飞行大家庭。就是这个偶然的选择,让王玲越来越觉得自己和飞行这个专业很“来电”。从第一次飞上蓝天开始,在驾驶舱里的每一点收获、积累、成长,都让她感到高兴。
2016年初,王玲达到了执飞500个小时的标准,经过考核,她荣升机长。这也让她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她说“这过程挺不容易,很多男机长对女机长还是很佩服的。执行力强、决策力强、心理承受力强,这些都是机长的必备要求。对女孩子来说,能够成为机长,经受的磨炼比男机长更多,付出也更多。”
让王玲印象最深的一次救援飞行是:一家发电厂突然爆炸,工作人员瞬间被几千摄氏度的高温蒸汽灼伤。其中一个病人烧伤面积达到90%以上,动都不能动。当时,王玲承担了转运任务。
“这名病人实在太惨了。”她说,看到病人非常痛苦,自己特别心酸,恨不得赶紧飞到目的地。那一趟,飞行了2个多小时,从当阳飞到武汉。在飞行途中,医务人员突然发现机上的氧气包可能会不够,王玲十分着急,于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高速度,总算及时把病人送达医院。后来,得知对方病情好转,心里也有了一点安慰。
今年已是王玲执飞第8个年头了,她最常对基地的机组说的一句话就是:“把工作都做仔细了,要相信自己的搭档,密切沟通,积极配合,就是对病人最好的交代。”
空中的铿锵玫瑰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