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特别想离开村子到外面的地方看看,你无法想象一个活了近十年都不曾离开家方圆一公里的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甚至还有过离家出走去流浪的念头。那时候听《流浪歌》并不觉得那个人的难受,反而更多的是羡慕,心想我肯定 不会像他那样想妈妈,在我看来很幼稚,那是小孩离开妈妈哇哇叫的行为,在这个呆腻了的地方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以至于听到类似《黄土高坡》这样的歌曲,我都觉得是悲壮而忧伤的,丝毫感觉不到其中对家乡的热爱。
可以想象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是多么的开心、激动,来广州是我二十年来离开家最远的距离,即便还是在省内,我也很满足。正如我梦寐以求的那样,我渐渐喜欢上这里的一切,舒适又方便的生活环境,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有这里的人们说话特别好听,或许是出于小时候对粤语爽朗语调的喜欢,觉着这里的人都特别好相处,还有那时尚与包容的思想,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不想回家,回了也不想呆太久。
一晃三年已经过去了,回家的间隔越来越长。这双节期间,大家都回家了,留下我一个人,像平常那样看着剧,想着现在节日氛围越来越淡了,应该不会想家的。结果好像跟我想的不太一样,当我看着《明星大侦探》不敢看下去的时候,打开微信,一片狂轰乱炸,各种节日祝福、红包、视频,还有好友问回家没?吃了啥?有没有加餐?有没有跟同学出去玩……欣慰的是都是那几个老铁,以前都是我发祝福给她们的,这次让她们先了,一个一个的回完信息,听到外面放起了烟花,跑到阳台只见一片漆黑的天空,没有月亮,没有繁星,也没有美丽的烟火。倚在栏杆上愣了会儿,今晚的夜显得格外的漫长,特别长。
进屋再次翻看手机,看到群上有人在聊回乡下拜神,干了一天的累活。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爷爷带着我们姐妹几个拜月光的场景。那时候的月亮很大 很圆还很亮,我们在屋外摆了个大圆桌,放上月饼、花生、柚子等,都是些我们爱吃的,爷爷教我们怎么拜神,就像招待客人那样,特严谨,首先是上香,接着倒茶水、倒酒、行礼,中间隔一段时间等香火烧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倒茶、烧纸钱、鸣鞭炮表示送客。印象最深的是行礼,爷爷说正规的行礼其实是非常讲究的,要一个叫在前,一个靠后,双手合十弯腰。我们当时觉得对着一个月亮做这些是在搞笑,可是为了快点吃到月饼,我们还是乖乖的配合着做完了,当时的那种想笑却要保持严肃的场景早已成了回忆。
如今,我们在这头,您在那头,逢年过节拜神的时候,您成了被拜的那个,成了我们心目中真正的神,而我们也从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变成了“大人”,遵照您之前教给我们的礼数完成各种拜祭。只是心中多了份虔诚,也开始学会为亲人们祈祷,渐渐懂得了感恩与信仰。好像这些您都预料到了,早早教给我们,然后,某一天急匆匆的离开。
久了才知道那个曾经一直想离开的地方是最值得留恋的地方,那些人,那些事,岁月早已在你心中做好了记录。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的是故乡。情感会因为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而变淡,而有些记忆在我们脑海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