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可以精准观察
这个理念逐渐被社会所认知并接受
但在我们决定精准观察之前
我们必须的准确掌握
那些绝对不适宜观察的情形
除髓样癌、低分化和未分化癌
不适宜盲目观察之外
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情形
那就是身体其他部位扩散至甲状腺的癌
也叫作甲状腺继发癌或者转移癌
他们有的时候具有全身症状
有很多时候和“乳头癌”表现完全一样
但往往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
盲目观察将追悔莫及
需要谨慎识别
本期我们来进行一个综合性的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无关
甲状腺继发癌的分类和特征
1、继发癌的来源一:远处转移
根据2012年的一项荟萃研究
甲状腺继发癌中
最常见的转移癌是肾细胞癌(48.1%)
其次是结直肠癌(10.4%)
再次是肺癌(8.3%)、乳腺癌(7.8%)、肉瘤(4.0%)
另外研究还发现
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类肉瘤癌、膀胱癌
子宫内膜腺癌、癌肉瘤、神经内分泌瘤
脑膜瘤,胃肠道间质瘤、胰腺导管内粘液癌
卵巢癌、鼻咽未分化癌、睾丸精原蛋白和子宫癌等
都有报道转移至甲状腺的案例
DOI: 10.1089/thy.2010.0154
根据2017年一项荟萃研究
发现甲状腺继发癌的主要来源中
肾细胞癌占37%
肺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占24%
乳腺癌占14%
结直肠腺癌占9%
还有来源未知的转移癌占约27%
DOI: 10.1007/s12022-017-9475-6
2、继发癌的来源二:局部侵袭
研究还发现
约占10%的甲状腺继发癌
来自于头颈部(喉、气管和食道)鳞状细胞癌
但研究并没有作为远转来源
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器官本身比较接近
更考虑为头颈部癌症的局部侵袭
DOI: 10.1007/s12022-017-9475-6
3、继发癌的特征:性别和年龄
在一项374人的研究队列中
发现男女比例为1:1.4(151:207)
患者平均年龄59岁
年龄范围跨度为26岁至87岁
年龄中位数为60岁
在其他的研究队列中
也显示平均年龄为52岁-67岁
甲状腺继发癌患者整体年龄偏大
也就是说
中老年或者风险相对较大
DOI: 10.1089/thy.2010.0154
4、继发癌诊断时间:同步和差异
就甲状腺继发癌的诊断时间来说
一部分甲状腺继发癌与原发癌同时发现
判断和联想相对容易
另一部分继发癌和原发癌时间间隔甚远
导致诊断起来非常困难
已知最长间隔的是一例肠神经内分泌癌
甲状腺继发癌和原发癌之间间隔21年
另一个脂肪肉瘤转移到甲状腺的案例
和原发癌诊断间隔了20年
荟萃分析发现
原发性肿瘤和甲状腺继发癌之间
平均间隔为69.9个月(5.8年)
中位数为53个月(4.4年)
肉瘤患者间隔时间最长(平均75个月)
肺癌患者间隔时间最短(平均4.5个月)
肾细胞癌平均间隔为68个月
乳腺癌为48.2个月
结直肠癌为41.5个月
恶性黑色素瘤为20.9个月
值得有原发癌病史的患者注意
不可忽视的是
相当一部分甲状腺继发癌
是原发性癌晚期扩散时转移到甲状腺的
DOI: 10.1089/thy.2010.0154
5、临床表现:有症状和无症状
在甲状腺继发癌的临床表现上
大多数患者出现明确的症状
包括新发或增大的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大、颈部肿胀、吞咽困难
发音障碍和咳嗽等
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甲状腺迅速增大
呼吸功能受损
需要紧急处理
但约24.9%的患者并无临床表现
甚至有部分患者是日常体检中发现
和普通的“低危乳头状癌”非常相似
因此极具迷惑性
DOI: 10.1089/thy.2010.0154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无关
后 记
甲状腺上长的癌
它不一定都是低危的甲状腺癌
它可以很简单或者很复杂
对于计划长期观察的患者来说
需要做好万全的防范和预判
在排除不能观察的甲状腺癌时
除了提防低分化、未分化、髓样癌之外
还得有更为极端的思维
得考虑到还有1.4%-3%的概率
是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继发转移至甲状腺
特别是过去曾经确诊其他癌症的患者
这些癌转移到甲状腺都有可能
甲状腺癌观察也好,手术也罢
预判做足,心态放平
确诊为癌症之后
这个世界上便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更不要和我鬼扯什么“科学躺平”
该做的检查要做
该做的预判绝对不能少
临床医生每一句“放心观察”的背后
藏着医生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熬过的夜
以及看过的千千万万的案例
和前人踩过的坑
不要轻易相信网红
仅凭甲状腺结节直径
就让大家回去观察的荒谬言论
小概率事件仍然是极端事件
统计学和大数据概率的尘埃
发生在谁的身上
同样承担不起
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阅读,历史文章也很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