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病人量骤增,护士们忙得脚不沾地,有的病房加床加到了电梯口,加班加点是常事。这样高强度的运转,护士小华觉得每天都好累,一下班才发现两只脚好像都不属于自已,背也伸不直,疼着呢!她最大的 愿望就是睡觉,可疲倦还是如影随形,怎么都觉得累。
一日夜班,小华是洗手护士,临到上台那一刻,小华忽然觉得眼前发黑,腿一软竟倒下了。当时手术病人还在等着上台,谁也抽不开身,只得在地上铺了张单子,让她在地上躺着,也方便照看。
漫长的一夜过去了,与小华对班的小丽后来感慨地说:“真不知道这一夜是怎么过来的。”
有人说,这医院院长不管护士死活,人员怎么不补充?
有人说,当护士就这命,劳苦命!
有人说,这护士长心忎狠了,都把护士累成这样!
有人说,小华真能扛,要号召大家向她学习!
这样的故事,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深深心疼后,安慰红包后,呼吁院方关注后,我在思考,作为一位普通护士长,可以为这样的事情做些什么。事实摆在面前,工作量不会骤减,人员也很难马上上岗倒班,那么,繁重的工作量下,护士长如何号召科室护理人员关注自身健康?
作为护理人员,其工作职责就是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然而,对于自身的健康,假设最好有10分,我们又做到了几分?
第一个方法是呼吸
焦虑或生气时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它会迅速燃烧精力储备,损害我们冷静思考的能力,诱发恶性循环,而腹式呼吸就是最好的办法。
呼吸是自律的有力工具,既能聚焦精力,又能适度放松。
吸气的时候要最大限度的向外扩张腹部,要注意胸部要保持不动。
呼气的时候要最大限度的向内收缩腹部,要注意胸部要保持不动。
三次、六次、十次一组呼气,可以使体能得到暂时恢复,进而头脑清醒、情绪得到平复。
每天试着去做几组,尤其是感觉到特别焦躁、沮丧时,用腹式呼吸,能让自已缓下心来。
就这是健康的终级脉动。
第二个方法是调整饮食方式
高糖高脂的食物和碳水化合物可以产生精力,但是与低脂蛋白和蔬菜谷物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相比,不仅转化效率低,释放的能量也不如后者丰富。
选择升糖指数你的食物同样重要。
一顿低升糖指数的早餐可以提供高效并持久的精力。
例如全麦食物、蛋白质和低糖水果——草莓、梨子和苹果等。
不感到饥饿也不感到撑胀,就是进食适当的程度。
吃低脂蛋白、蔬菜谷物类食物、少食多餐(一日5到6餐)、多饮水(每日至少1.8公斤水),这就是健康的饮食密诀。
第三个方法是调整生理周期与睡眠
1984年记者西德尼.锡安提出一场广受关注的诉讼,他的女儿莉比在纽约一家医院的急诊室去世。大陪审团裁定她受到了经验不足的实习生和“能力严重不足”的实习医生的治疗,而这些医护人员几乎没有得到休息。
莉比.锡恩过世三年后,纽约州颁布了一项新规定,实习医生(以及其他急救护理人员)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0小时,倒班不得超过24小时。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从护士长层面,一是注意保护护理人员的工作节奏,注意其工作时长,避免让其陷入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所以要记录加班时间,关注班次强度,给予周期性的调整。
二是呼吁在不倒夜班时,护士们尽量在晚上11点以前睡觉,早上起来后可以锻炼10-15分钟身体,比如到户外快走10分钟。
第四个办法是调整每天的工作节奏
如果中午不轮班的话,尽量在中午小憩一会儿,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对抗疲劳试验中发现,小睡40分钟可恢复精力。
护士长可以尽量给大家创造一个好的午休环境,同时提醒大家自律,不要在午休时影响同事休息,有的人在大家午休时候在值班室大打电话,或者大声讲话、丝毫不顾及其他的感受,对这些同志要进行批评教育,提醒其注意言行对大家的影响。
最后一个办法是间歇性训练
即使适度锻炼有好处,大多数护士还是几乎不锻炼,原因很简单,提升力量和耐力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体验不适的感觉,并且需要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见效。但大多数人在看到明显的效果之前就放弃了。
比如每周锻炼3-5次,比如跑步。爬楼梯、骑自行车、甚至举重,只要能够节奏性提高和降低心率即可。
小结一下,工作中,你的工作质量和自身感受取决于精力储备。生理学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而精力储备取决于呼吸模式、进食内容和时间、睡眠长短和质量、白天间歇恢复程度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建立起体能消耗和恢复的节奏性平衡,能够确保精力储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要保持体能精力,呼吸和进食是二项调节器。
要点是每天吃5-6顿低热量高营养食物、多饮水、尽量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早睡早起、间歇性训练。
对于护士,适度补钙,多吃水果,吃点小苏打片,还有冥想、锻练什么的。护士长更要号召大家分享食谱、成功的故事、机遇和挑战,甚至是工作或者生活的小贴士。通过这种形式激发护士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促进每一位护士保持最佳健康状态,更好地投入“促进健康”的护理事业中,这才是真正对护士的持久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