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清明:烟火里的心灵归处

      “清明时节雨纷纷”,可2025年的清明,却是艳阳当空,微风裹挟着燥热。但炽热的天气,丝毫无法扰乱两广游子们炽热的心,散落在天涯海角谋生的子子孙孙,纷纷踏上归乡之路。

        清明前夜,出城的高速路上,汽车尾灯闪烁,连绵数十公里,宛如一条条璀璨的彩虹在夜色中舞动。眨眼间,繁华都市仿佛成了空城,而岭南的乡村与山谷,正翘首以盼,准备迎接一场盛大的重逢。

        南方的扫墓,堪称一项浩大的工程。这里全年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植被疯长的速度令人咋舌。去年刚清理干净的灌木杂草,转眼又铺满山头。有时,想要找到先辈的坟墓,得拨开层层蕨草,甚至挥舞镰刀,披荆斩棘,即便伤痕累累也在所不惜。从造村公到各房族祖先,每个家庭要打扫的老祖宗坟墓,多则五六十座,少也有三四十座。每一座坟墓都要精心修葺,挂上幡、焚上香,还要倒酒致意。一套流程下来,伺候一位老祖宗,短则20分钟,长的将近1个小时。而这些重任,基本都落在家里男丁肩上。因此,清明期间,按照老祖宗辈份高低,扫墓日期被仔细敲定。每天清晨,男丁们都会齐聚村里社坛大榕树下,等待族人安排。村里的领导或长辈,依据不同路线,指定领头人,将大家分成若干扫墓小组。随后,领头的男人便带领族人,朝着先辈长眠之地进发,开启除草扫墓之旅。

        清明回村除草扫墓,是族里每个男丁义不容辞的责任,无关职位高低、工种贵贱。只要路途不算遥远,工作能安排得开,从村里走出去的男丁都会自觉返乡,积极参与这场义务劳动。也正因如此,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族人,在清明这天大多能重逢,场面热闹又亲切。

      先辈们长眠之处,必定是风水宝地,或隐匿于崇山峻岭之间,或静卧于江河湖泊之畔。扫墓的队伍浩浩荡荡走出村口,人们迈着欢快的步伐,成群结队走过微风轻拂的苜蓿田野,鱼贯穿越错综复杂的灌木林,徒手攀爬陡峭山坡,甚至乘着竹排横渡山塘水库,小心翼翼涉险跨过湍急江河。每一处田野、每一座山头,都有族人的身影,也有远道而来的扫墓客,不知是为了沾染南方四月的灵秀之气,还是为了向老祖宗表达最深的虔诚与敬意。

        男丁们个个自告奋勇,再次砍去坟头灌木,清理前堂杂草,在坟手与墓顶插上洁白的幡,点燃蜡烛与香火。

        而孩子和妇女们,则更多沉浸在踏青的欢乐之中。

        扫墓途中,穿过挂满柑橘的果子林,那诱人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深深呼吸。趁着守果老人转身的瞬间,有人悄悄将沉甸甸的柑橘收入怀中,然后踩着阡陌,大笑着从老人身边跑开,只留下老人憨厚的笑容。

路过鱼塘边,若正巧碰上主人放干山塘水捕捞小鱼小虾,那些活蹦乱跳的野货,瞬间吸引了城市主妇们的目光。一番央求之下,七哥、十六叔拗不过同族媳妇,给每人分了些小鱼小虾。主妇们拿着这些鲜活的山货,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梯田田埂上,卤屙草(学名酢浆草)绿油油一片,三枚心形叶片层层叠叠,宛如微型荷叶在风中翻涌,粉红、绛紫的花朵如繁星点缀其间。蜜蜂穿梭花丛,翅膀震颤间,甜香四溢。孩子们拨开绿叶,寻找成簇的叶梗,然后用刀具深挖,偶尔能挖到地下的“宝藏”——小指大小、晶莹剔透,素有人参果之称的“卤屙薯”,洗净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水直入咽喉,那滋味能让孩子们兴奋得尖叫。

还有刺苗,那种带勾刺的野生植物,刚从光秃秃的山坡破土而出,火红的幼苗宛如三月的竹笋,婀娜挺拔、清秀娇嫩。掐断幼苗直接入口,多汁爽口的野味,瞬间将人带回快乐的童年时光。

        四月清明,万物复苏。以往,此时应是满山翠绿,泉水叮咚,水声潺潺。可近年来,山林种满了经济作物速山桉。山变得规整,宽敞的大路缠绕山间,少了从前爬山涉水的艰辛。但在扫墓途中,穿行果园,品尝农村朴实的成果,这何尝不是清明独有的快乐?

        通常到了下午,在造村公或造族公的坟墓前,全村或全族的人都会齐聚辈坟前,插上香火,摆好祭品,准备一场隆重的祭拜祷告活动。在辈份高的族人吆喝声中,男女老幼纷纷走向坟前,虔诚作揖、礼拜、祷告。

      扫墓人群中,有满头银发的耄耋老者,有尚在襁褓的婴孩;有婆婆带着孙子,男人携着老婆;有土生土长如今归来的游子,也有外嫁他乡回娘家的外甥。大家或三五成群闲聊,或有面临中高考的学生争分夺秒看书。在等待先辈享用贡品的时刻,老人们打量着身边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相互问询、交谈。

        “这是22弟的媳妇吧?在哪工作呢?”

        “这是18爷的孙女,才刚10个月大。”

        “十三婆,您还能来爬山啊,身体真是硬朗!”

      “老师公,在县城住得还习惯不?又一年没见您啦!”

      “8叔这次回来没?都好几年没见着了!”

        长辈们站在老祖宗身旁,寻找着现世亲人的身影,拉着彼此的手,满是关怀的问候。或许,只有在清明,大家才能见到大家族里许久未见的远亲和曾经的近邻。要是有人没能在扫墓时归来,必定会成为众人询问和关注的焦点,作为父母,也会因孩子的缺席隐隐有些愧疚。

        这便是老人们参加扫墓的乐趣所在——感受家族人丁兴旺,共享这份团圆之乐。

        人群中,再次响起向先辈作揖祷告的指令。大家围在祖宗坟前,虔诚弯腰,口中念念有词,祈求保佑。

        “太公呀筛哦:一保人丁二保财,三保媳妇自然来;单日鸡双日鸭,娶个老婆白晳晳(皮肤好);吃不忧住不忧,银子大大包。”

      “阿公哦,保佑儿孙一本万利,诸事顺利,七个公司八个厂,九个别墅在香港。”

        “祖宗在天,法力无边。发东财,发西财,大财横财滚滚来;好事多喜事多,把把麻将都自摸。”

        这些幽默诙谐的祈祷,让整个扫墓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起,浓烟从草丛中升腾而起。若山中真有猛兽野鬼,恐怕也会被吓得狼狈逃窜。而那爽朗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山野间,诉说着岭南清明扫墓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更是维系家族血脉、传承乡土文化的纽带,让每一个岭南人无论走得多远,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处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