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路上,每天都会有问题出现,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其实我一直觉得很敏感,而且自己也不太了解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处理,要怎么去教会孩子处理。刚好最近遇到的一个事情,触动了我的思考,很想写出来,和大家交流探讨。
儿子哭了?
五一假期回老家,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参加朋友的婚礼。
婚礼当天和先生、快5周岁的儿子一起去。为了能更清楚的看到典礼,我带儿子来到舞台前面。一起的还有几个孩子,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一起看,一起挤,中间儿子还让我抱起来看。
婚礼尾声双方父母上台,舞台下边空出来四把椅子,儿子最先趴在上边玩了起来,两个小女孩过来挤走儿子,还说着“这也不是你们家的啊?”,其实旁边还有其它的椅子。
我听到以后,说实话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儿子马上趴到我怀里,我搂着儿子说“让小姐姐们玩吧,咱们不玩了,妈妈带你回桌子那”,可是我这样说并没有缓和孩子的情绪,相反他开始伤心的哭了起来,我更加不知所措,只能抱着儿子,抚摸着他的头。我想也许他很委屈,需要发泄情绪,所以我没有制止他。儿子哭了一会儿,稍微平静了,我带着他回来餐桌时告诉他你可以和她们说“这也不是你们家的啊”。
回到餐桌后,爸爸问他怎么了哭了,同桌的同学叔叔也问,他没有回答,我也笑了笑没有说话,就这样开始吃饭了,小家伙也很快的从刚刚伤心的情绪中出来。
吃过饭,回家告别了父母,我们踏上返程的路,在车上,爸爸问“为什么哭啊?”,儿子依然没有回答,我问他“妈妈可以告诉爸爸吗?”,他摇了摇头,我选了了尊重孩子。
当然晚上到家后,我和先生交流了这个问题,也说出了我的不知所措,先生的态度是应该告诉孩子我们不主动伤害别人,但是也不能无视别人的伤害。
后来,我们也没再提起。
孩子间的冲突怎么处理?
看过很多文章,建议如何去处理孩子间的冲突,真的应了那就古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自己知识积累不够,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现在回想下,我看到过这样的几个方法或者说建议。
1.打回去:如果遇到冲突、或者被人打,可以告诉孩子打回去或者说是“据理力争”,而不是隐忍,这样能让对方知道你的态度,才不会重复的起冲突。
2. 自己处理:这个方法主要说父母对待平时孩子间的冲突的态度,不过度的干预,如果孩子不愿意说,我们了解就好,然后在陪伴的渗透给孩子一种理念“他自己需要学会解决问题,在处理冲突中不断的成长。
3.学会保护自己:遇到冲突,不能一味的遵从“打回去”原则,要“审时度势”,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以跑开。
我的思考?
·上边列举的方法,我当时都没有想起来,现在看来自己大脑储存的方法,对错无法评论,需要根据不同面临的问题,再及时的采取措施,避免冲突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自己结合儿子的经历也回想了我小时候的经历,我发现自己人际交往能力不好,口才不好,也许是和我对待冲突的态度有关系,宽容也是一把双刃剑,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是胆小鬼。那么,和大家分享下,再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我的思考:
1.告诉孩子,遇到冲突,要有底气的和小朋友交流,建议一起玩,尝试打成一片,所谓不打不相识—分清朋友和敌人,其实小孩子都是好的,我们要去进一步探寻她们的内心
2.告诉孩子可以尝试据理力争,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味的隐忍,把坏情绪留给自己。
3.告诉孩子去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碰到的人没有缓和的余地,首要得是保护自己,保证自己的身体安全,心里也安全
4.不要让自己的处事风格影响到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有自己思想,要让他们充分的去感受自己经历的一切,父母是引领人
讲了自己孩子的故事,也有机会思考下自己最不想遇到的情况,不想处理的问题。当孩子遇到冲突,我们做父母的要马上在大脑中进行“编程”,引导孩子做出一个妥当的处理。对于孩子间冲突的发生,我想处理的好坏会关系孩子一生的人际交往。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冲突在所难免,要尝试处理,要尝试和平解决,要尝试交朋友,不能够一味的隐忍逃避,更不能任由别人伤害,从小要培养孩子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才会在长大后更加快乐!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需要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