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每一天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年初篮球迷都为称霸球场的科比意外身亡而悼念,每个人的朋友圈都被那句“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先来”而刷屏。同样看到这样的设问“如果你的人生在41岁戛然而止,你会不会愿意努力看看凌晨四点的洛杉矶”
很多人都选择想要过舒适享受的生活,努力奋斗了整个青春却并没有感受到成果就离去,那么为此努力的一切,熬过的苦痛都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呢,仔细想想并不知道生命的最大意义在哪,也并不图个结果。人生是最独特的。它就像是投入海里一般,可以顺着心境感受自由,同样也会被逆流缠住窒息落寞。它没有准确的定数,它同样不会有答案,怎么活都可以,因为怎么活都对。但我们会在意街坊邻居的窃窃私语,小城人言可畏,为了得到认可而拼命,但完全没有正视过内心。
这个话题有些老生常谈,被追梦青年,被成功人士,被教育工作者反复提及,但却忽略了一批最需要得到关注的人,当代中年人的追求和想法。
中国如今有十四亿人口,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最大年龄占比依旧是青中年一代人。他们对于生活的压力也是当代市场上着重看待的问题 比如赡养父母,养育儿女,还房贷车贷,柴米油盐,水费电费,物业保洁…所以会有这么多热播黄金档电视剧甚至热度超过青春偶像剧,像是揭开了藏在生活阴处的疤痕,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光鲜亮丽,就像前段时间的《三十不惑》或许让人羡慕的三十岁独立女性,创业成功,有房有车,美满家庭也会有背后你看不到的秘密,就像前几年最现实的《小别离》《虎妈猫爸》中考,学区房,还有近些年火热的出国留学问题,这些影视剧为什么会成功,就是因为背后的案例就是生动演绎了自己的生活,引起了共鸣之情,或许你也会在荧幕前擦擦眼泪又重新激起自己热爱生活的明天。但在肩膀上负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代人身上看不到所谓的热爱,或许所有的孩子都觉得会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的感觉。其实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到了这个年龄,应该人生阅历算是丰富,见过世面了,已经可以为一个新的生命负责甚至引导了,为什么却迷失了自己甚至所有的面孔活的都出奇的一致。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数以万计的三口之家,为什么基本上所有的父母的心愿都是相同呢?自己生日面前许的愿望永远都是“孩子健康成长,学习进步,家人平安幸福”或许会有一点点会想过自己的梦想吗?
又说到梦想这个词了,听多了就显得俗套,就像那些综艺节目里面,采访这些选手,每一个人都说着是为了梦想而来的,但到底有多少人心里真的燃着一团别人看不见的火来的呢?可总要有支撑自己的信念活着才会更加期待未来,那么久的道路上,你愿意与心爱的人相伴,你愿意交谈得来的朋友,你愿意善良帮助陌生人,但你愿意找到自己吗?
我们的父母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报酬,给我们配上最好的行头,好像我们开心,他们就会满足。但终其一生并没有活出所以然,他现在看到以前小时候那个在村头坐着小板凳数星星许愿的自己会心疼吗?你完成了他的心愿吗?你辜负了他对未来的想法吗?他可能会露出满是豁牙的天真笑容跟你说“你一定会快乐吧,你会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吧”
我对可恨的人恨不起来,他活的真可怜,他活的乱七八糟,活的那么可悲,那算了吧,原谅他了。这种可悲不是物质,是真正灵魂上的可悲。人生一场,有幸看这个世界,真的不想找到生命的最高意义吗?
我喜欢看历史剧,小时候就知道清朝皇帝的故事,市场上许多电视剧都是康熙,乾隆,雍正。都忽略了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或许懂得历史的人都觉得他就是一代庸君,不要江山只要美人,因为一个妃子病逝就放弃了黎明百姓不顾,交给一个只有八岁的儿子玄烨。但是,殊不知我觉得他活的最明白通透,每个人看待事情自不相同。对于他来说,他生命的最高意义和最宝贵的就是董鄂妃,或许会觉得他目光短浅,堂堂皇帝的生命意义就是一个妃子吗?但我们都要清楚,立场不同,想法不同,当他真正地找到了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其他的一切也就都不重要了,他皈依佛门,无非是想把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以他的方式持续珍藏下去。其实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没办法参透人生真正的快乐。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为什么会世界著名呢,或许那些文学读者都在羡慕那个痴狂的斯特里克兰吧,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为了变成这样,他不顾一切,在我看来也没有那么不计代价,因为他正在做的事情才是有价值的,前几十年的光阴就像是替别人活的。还有《霍乱时期的爱情》弗洛伦蒂诺等待了六十年,在八十岁的时候和费尔米娜重新开始了爱情,他的一生虽然遗憾错过了六十年的美好,但终究完整。
世界很浮躁,喝口白开水,关上手机,仔细想想吧,你的快乐究竟在哪?
From :认清现实依旧活在幻想里的0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