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想上的课第二章》读后感
打卡第二天,中午听了三位老师的领读视频,通过他们的领读让我看到自己没有读出的东西,打动我的几句话记录如下:1、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纪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余生他们皆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的——罗曼罗兰。2、只要具备打破偏见的实质,别人说什么也都能一笑置之了。不为琐事杂音牵绊,确保心灵自由,尽享人间无有的极致幸福。3、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黑塞。4、内心单纯而专注的人,往往是最有力量的人。5.面向未来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样子。6、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变得好玩儿。7、激发孩子内在动力基础上的严格要求。8、恩师=重要他人,一想到他我就心有所动。9、人无癖不可与交。
今天共读第二章—自由奔放的课堂(不辞劳苦、有创意、有个性、有笑声、有味道、肯钻研、会跑题)记述了桥本老师带领孩子通过体验书中场景获得知识能力的过程。有给书章节起名字、《百人一首》抢牌游戏、尝传统甜点、做风筝。我们不得不叹服先生的能力和精力,我们平时所上的仅仅是语文课,而桥本老师这才可以称之为语文课程,如此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将语文知识、诗词、美食、美术、综合实践融为一体,这让我想到我们教育一直在思考的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整合,这样的综合课程才是最最利于学生发展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需要的都是你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抢牌游戏给了我灵感,今天设计暑假课程时进行了借鉴,我们准备在假期开展设计每日一张诗词牌活动,牌与扑克牌大小相同,一面写一首古诗,一面配上相应的图画,并尽量把古诗背诵下来,开学后老师可以利用这个诗词牌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寓教于乐。
今天的话题是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如何教?
其实这个问题属于我们教育一直在思考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难以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现在国家提出核心素养,我想很好的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就是在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在这里关于教给孩子什么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力,也是本书写到的桥本老师的第一条名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有了真正的学习能力,这个坚挺的脊梁,我们,总能走下去。同时也想到另一句阿尔文托福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反思能力、记忆方法、时间管理、自律能力、人际关系、深度思考、应试能力、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那么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真正提升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你的课堂指向于哪呢?关于如何教,桥本老师和李镇西老师的思想异曲同工,李镇西老师说一堂好课只要做到两点就好,一个是有意思,一个是有意义。我们要第一确立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也就是新教育理想课堂所说的,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第二就是寻找有趣的方法,如果是在玩中学那么最佳,就像今天本书的译校高益民教授谈到电视台采访桥本老师,问道桥本老师为何如此教学,他写下两个字,一个字是学,一个字是玩,当学生看到玩,会哇好轻松好像参加,一看到学会唉,不想参与很痛苦,桥本老师教的核心是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内驱力,如果可以把玩和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那么一定是事半功倍,如果做不到,在体验中学习也是上乘,而我们常用的讲解灌输法,学生所得率仅有百分之三。如何教这个问题我想基于我们教师自己的自身素质,想要教的有意思那么首先自己要博学,自己要有个性。就像桥本老师一样,去努力发掘、尝试、思考、实践。我们无法像桥本那样自由,其实原因是我们的内心不自由,像今天周群老师所说,我们给了自己人设,自己把自己禁锢住了,另一方面我们的从众心理,一种盲从后的安全感也是导致我们不自由的原因,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没有具备“打破偏见的实质”,这句话其实我没有理解太透彻,也希望和大家探讨打破偏见的实质,这个实质到底怎样理解。
期待明天的第三章,很喜欢周益民教授,很有日本人气质,讲话很有感染力,很真实很有冲击力,期待再听到他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