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卡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因杭州诗人王沆来扬州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咏保障湖》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于是瘦西湖的名字便由此传开。
当时扬州的商贾们为迎接讨好下江南的乾隆,便在湖堤两岸修建亭台,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水上园林景观。
我们一行是从南门进入,然后一直往北走,从北门出来之后可以接着游览大明寺。
一进园门,就是长堤春柳。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沿着湖边,漫步在三步一花五步一柳的长堤上,春色撩人,依依柳色映衬一片姹紫嫣红,灿若云锦,使人留连。岸边的琼花(扬州市花)开了,恬静淡雅。还有绿绣球,高洁素净。王观在《扬州赋》中云:“奇乎哉,琼花吐英,芍药矜芳。媚灵宇以敷秀,覆修亭而舞香。其洁也,御绿云之玉妃;其美也,奔素月之仙妆;其色也,照时春之藻景;其馨也,破真室之罂香。”我们留连在琼花绣球花之间,拍照,欣赏,以致忘了时间。
沿着长堤一直走就到达了徐园。徐园的“徐”是清末时期镇江扬州一霸徐宝山,他匪人有匪义气,常在扬州收盐税赈济穷人。后来加入革命党,投身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领军光复镇江和扬州,威震一方,但后来投靠于袁世凯。徐宝山称霸扬州时,本已在城内有大屋,却又在瘦西湖这里占了清初桃花坞的地盘,盖起了这座徐园作为宗祠。徐园的主厅是“听鹂馆”,取自杜甫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
出了听鹂馆就是小金山。古语有云:“仁者乐(yao)山,智者乐水”,在园林当中,却是山水不可或缺,因为“无山不奇,无水不活”,但是在历史上,瘦西湖偏偏无山,这多少是一种憾事。于是,盐商便开挖了莲花埂新河,用挖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
再绕过湖,过了玉板桥,往前走是钓鱼台。钓鱼台的位置确实很妙,三面临水,视野非常好。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在这儿钓过鱼。钓鱼台与远处小金山上风亭相互呼应,画面绝美。站在亭子里面,透过两个圆门,可以把五亭桥和白塔都收纳在相框里。
一路走走停停,沉浸在这湖光花色中。到西门口就中午了,买了几份凉皮和“一锅鲜”,简单垫吧垫吧。在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又往北走。
接下来是是二十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在,只不过是后人修建,已经没有了前人那雅致的情怀。垂柳在湖边随风舞动着,显尽了这个城市的无限温柔。
往北,游客稍少了些。石壁流淙,簪花园,扬派盆景博物馆,还有万花园,五彩缤纷的花开的很漂亮。就这样两点多就走到了北门。
出了北门我们又到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我们略微参观了一下,就出来了。
接着打车去了扬州足浴,放松放松走了一天的脚。按摩,修脚和我们当地的足浴店师傅比起来差远了,也许是旅游城市的缘故吧。
延伸学习:
琼花是扬州市的市花。它是一种落叶的半常绿灌木,属于忍冬科。其特征为聚伞花序,外围八朵大花,如蝶翼般展开,中间环绕着众多小花,微风吹过时,这些花朵仿佛白蝴蝶在玉珠间翩翩起舞。琼花不仅在视觉上引人入胜,也在历史上与隋炀帝等传说紧密相连,被视为一种美丽和珍贵的象征。自古以来,琼花就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赞颂,如韩琦、欧阳修等,他们用诗词来表达对琼花的喜爱和赞美。在扬州瘦西湖,琼花的美丽不仅仅局限于其自然状态下的绽放,还体现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中,如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共同演绎着春天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