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培养小学和初中的小伙伴遇到的问题是:到底应该做虎妈虎爸,全盘接管孩子的时间安排,推动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还是以培养孩子还好为主的引导式教学?
很多听了樊登育儿理念或类似的育儿书籍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引导式教学,但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快乐学习只是空中楼阁。快乐的游戏和快乐的互动可以获得孩子的关注,引导孩子入门,但要让孩子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那快乐是远远不够。
举个例子,快乐学英语有很多的 方法:看动画片,参加英语角,和老外上线上视频课,参加全英文的文娱活动等等英语活动真的很有趣,很容易吸引孩子,但真让孩子在英语的学习中脱颖而出还是背单词,沉下心来背单词,因为最终要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没有海量的单词量是不可能的。
在竞技体育领域,更加显而易见。快乐篮球培训班很多,这也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篮球。但若你认真地看脱颖而出的孩子,都是苦练基本功的孩子。因为打野球,玩耍可以让你玩篮球很开心,但不可能让你在同龄人的孩子中脱颖而出。要脱颖而出,只能靠一个一个基础的运球、上篮和投篮动作无数次地反复练习。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业的人士会说:不要用业务爱好挑战专业。因为专业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枯燥地反复练习。
问题是:现在国内孩子的竞争,不靠专业永远无法出头。
来到这里,有人就会鼓吹虎爸虎妈的做法。有一位美国的 华人家长就是用虎妈的方法把两个女儿推到了同龄人的 顶端,进而获得了很多属于金字塔尖的人群的利益。这里的 问题有两个:第一,孩子真的快乐吗?第二,万一孩子没有获得预期的成绩,没有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是小概率的时间。换句话:大概率虎妈虎爸的大包大揽的教育方法只会培养出一个稍微在某个项目优秀一点的孩子而已,但这个相对优秀的能力若没能换来资源,那么这个过程中损失的童年会不会导致“不幸的童年需要一辈子去治愈”(心理学泰斗:阿德勒)
举个例子:我们都佩服郎朗的父母,因为钢琴是最难坚持的。问题是:万一郎朗没有成为郎朗?万一郎朗没有出名,只是一个和目前众多过了钢琴十级的小孩子一样的人?他会快乐吗?他成年后的生活会如何?要知道这是大概率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主张虎妈虎爸式教育的父母,其实是一种我肯定会中奖的方式在买彩票,还在爱彩票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身边的人买彩票。
有人说:有没有第三种选择?所谓的慈善而坚定?既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又强力引导孩子坚持。
如果有,那么很有可能:你家里有一位全职太太,或全职爸爸,只负责家庭教育,无需关心人间烟火。这也是小概率的情况。
以上就是当代培养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