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又重新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
加入弘丹写作社群已经整整一周了。早上要起来自由写作,然后看老师的领读,再细读《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写出收获和感悟,完成早打卡;晚上则听弘丹老师的《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课程,按老师要求去做功课,完成晚打卡。
一开始还有一丝新奇,规定动作尚能基本完成。这两天真的有些手忙脚乱了。尤其是在《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里,体会到了老师是先让我们备足写作的基石和砖瓦,然后设计自己的写作大厦,今天的要求是写出1000字的主题文章,则是开始建造高楼大厦了。
而自己却日益吃力起来,像一个蹩脚的木瓦工,在荒凉冷落的工地上抓耳挠腮,一会儿看看少得可怜的建筑基材,一会儿又想砌墙搭梁,看到临近工地上红红火火的开工了,自己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后悔自己是自找苦吃,甚至是想找一个得体的理由退出了。
同时,一个声音让自己坚持下来,即使我是团队中最差劲的那一个。每天有一点点进步也行。
昨天晚上的收获是修改标题。一开始主题是《不设限的人生》,是我正在准备的授课标题,是明天给单位转岗职工上课用的,大多是45岁以上的老员工。后来我又把标题改成《进入生命后半场,你的人生还能开挂吗?》,尽管还不是很满意,但比前面的题目似乎好了一些。
找素材的过程又是捉襟见肘、黔驴技穷。打卡的时间将近,自己的素材还一个没有。最后几乎是闭着眼睛完成打卡任务的:不管好不好,先打卡再说。
很奇怪,尽管是喝了咖啡,但睡眠质量尚可。早上一起来,摩西奶奶、退休了喜欢照相、照片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阿姨(现在还未想起来名字,有知道的简友可以告诉我哦!)的素材冒了出来,看来自己的潜意识已经在帮我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意识到自己的粗枝大叶,在平时要及时建立素材库,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默默耕耘,总是会有收获的。 咬着牙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