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东西,深深藏了和我们有关的意涵
一个简单的事物,我们会忽略它,是因为它太简单了。
一个是因为我们认为它简单,一个是因为我们误会它简单。
总的来说,我们对它的认知,是我们对它的一个意识而已。
可事实上,一句简单的话,背后往往藏了深刻的意涵。
直到我们发现,那些认知,都是因为自己的偏见和无知,是因为我们私下里的理所当然·····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词语,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对它“自以为是”,而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没有真正地认识它,便已经开始口口相传,一句简单的话,看上去已经成了我们懂得的道理,可实际上并没有弄懂。
一个原因是,我们并没有去追究它,没有去凝视它,感受它,思考它;还有一个原因是,它并不是由我们亲身而来的感悟,所以我们只是知道而已。
我发现,很多我们信手拈来的词语,我们从来没有正视过它,也并没有去理解它,很少因为对它感到疑惑,去找到为什么——正是,我们知道探究精神是一种好的品质,却只是知道它的好而已,所以我们就会少了对它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一句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我们往往总是说得轻巧而已,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明白所以然,更没有把它融入生活。
就像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自己一样,我们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这样小小的发现,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事。可是再次凝视,再次去感受,再去想一想的时候,会领悟到它并不仅仅是,传递出不同对象之间有不一样的认识和感知,还体现了对象本身自在的丰富性,一个人本身的丰富性和可能性,甚至,还有更多的可能·······
而我们很少会去关注到这里,以此用来探知我们身上更多的东西。
其实,万事万物,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它们背后的深意,它们的象征、隐喻、延伸以及更多,都能够和我们有关,能够给我们启发,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想更多······
哪怕是一些习以为常的词语,我们也会有默认印象或者偏见,以及想当然。
印象当中的“学习”,我们更偏向于把对它的认知停留在学生时代,而那个时候的学习很多时候都很被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并不懂的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还有就是,我们并没有深刻神会到,我们何以去学习。那个时候的学习理由是老师和家长给的,并不是我们自己生发的念想,几乎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甚至并没有完整地去学习,往往,学之而没有习之,尽管我们把《论语》中“学而时习之”记得滚瓜烂熟,直到出入社会之后,再次学习各种东西的时候,对它,依然记得,也依然忘记······我们,并没有神会它。
印象中的“教育”,我们只认为它是学校和小孩的要事,可事实上,它是一个人,应当终其一生的事。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知识是认识自己,而这是需要自我教育来实现的。我们需要用尽自己的所有去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自己,而不是止于毕业的大门口,或者工作的刚需之际。工作之后有很多人的自我培养,却也只是为了学而学,或者,因为别人在学而去学,并没有清楚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要。知识固然引人入胜,可是盲目摄入也会浪费时间精力。
市场鱼龙混杂,被打包的知识已经良莠不齐,叫卖成功,或者致力于教你成为精英的戏,我们能够看明白多少?我们的认知能否撑得起对风口浪尖的辨识?
如果有人对此进行意气凛然的抨击,我们是听取了后者的声音,开始一味否定前者以及相关的行为,还是我们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另外一些知识的呈现?
所以,看书学习,也是为了提高认知,保护自己,防止被蒙蔽,找到自己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学到知识。
或许我们都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总统,但是我们没有深切意识到,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快乐的甜品师。
而这并不仅仅是能力和兴趣,还有努力和机遇等等的因素,一个人本身的性格特质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却很少有人深究,这是一个人能够骄傲成为他想成为的人的重要因素,因而,苏格拉底之所以会说,对于人来说认识自己是最重要的知识。因为你认识了自己,你才知道你是什么人,能是什么人。
印象中的“情商”,是用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提高挫折耐受力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些方面。而现在看来并不仅仅于此,它不仅仅能够用于自己和他人关系之间的圆融交际,更加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改善我们和自己之间的关系,它可以调动我们的自我意识,调整自己的能量。哪怕是情绪的感知和调整,都帮我买平衡自己的能量,也因此,情商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协助自己调整好我们和时间的关系和把握。因为我们和时间的关系,既是我们和别人的关系,更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
身边有太多太多的东西,被我们看得云淡风轻了,有时候,仅仅是它的概念我们的没有厘清,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那般······
共勉。
d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