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六点半,带孩子看完了病,去超市给孩子们买些她们很喜欢喝八宝粥,计划回家给她们熬香喷喷的八宝粥。待从超市出来后,超市东临的游艺设备闪烁的五彩斑斓的诱人灯光,小赞的眼睛瞬间就被被强烈的吸引住,提出要去那里去玩。
我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半左右,时间有些太晚,我阻止了:时间太晚了,明天一定陪伴她去游玩,爸爸一定说话算数!她一听说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扭过头去,迈开小腿,嘴里发出生气的“哼哼”声,自己就要去!我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班,有些累了;你可爱的妹妹也说饿了;要不我们先去吃饭,吃完饭以后我们再来;你和妹妹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时间真的太晚了······,
儿童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就开始用抗拒和拒绝别人的方式有意识地练习使用自已的意志,喜欢说“不!”
“我不!我不!我不!”小赞此时此刻简直就是一头倔强的小毛驴。
我突然的意识到孩子强烈、执拗的逆反期就这样毫无预兆的汹涌而来,气势如排山倒海般壮观。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我为碰到孩子的第一个敏感期和执拗期而高兴,孩子在成长,幸而被我遇见,真是一种幸福!
任凭怎们劝说都是要去游玩一番。任凭我怎样的对她进行游说,她的立场仍然是如坚如磐石般强硬。这种“咬定游玩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招”的气概真是厉害!
我抱起她来就往外走:“爸爸抱着你走吧,我们先去吃饭。”时间真的太晚了,孩子该吃点东西上床休息了。
“不!不!我要去玩!爸爸,爸爸,好爸爸,我只玩五分钟!我只玩五分钟!······”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哭声,眼泪四处横飞。
时间毕竟太晚了,这次我没有满足她,但是我给了她郑重地允诺:“爸爸明天一定答应你,带你来游玩,今天真的太晚了。”
“不······行!”拖着长腔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爸爸明天一定带你来!”
“不行,我要现在就去玩,求求你了爸爸!就玩五分钟!”语气可怜的让我心疼。她的要求策略由开始的强硬转化为祈求。
把孩子放进车里,孩子一听到汽车发动的声音,知道自己游玩的欲望被彻底的破产之后,情绪伴随着凄厉的哭声在慢慢的酝酿和发酵,在汽车后面蹦、蹬、跳、拍、运用她可以运用的方式尽情的发泄,表达她的不满!
“我有一个坏爸爸!我有一个坏爸爸!”雨点般的拳头砸向我的右肩膀,好有力度的小拳头啊!一拳打中了我的右腮,由于这几天忙于宣传,没有喝水,右腮有些肿胀,这一圈打得我是无比酸爽!我一直保持沉默。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本性中,是有一种强制他人满足自己需求的驱动力的。这种动力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面就是我们内在的黑天鹅的力量,在强制别人时就变成了一种“暴力”。这正好是人性的一部分。”
或许此时此刻的孩子身上蕴含着的“黑天鹅的力量”正好被她尽情的宣泄出来,这种渲泄是不能被大人强行阻止的,让她尽情的展现自己的这份不满,并将它尽情的释放出来这是最好的途径!这对孩子成长是大有稗益的!索性就让它尽情的释放吧!
索性就让她一吐为快吧,毕竟孩子的这种感受是需要疏导和释放,而不是用家长的威严和脾气进行强制!给孩子一个无恐惧的发泄空间也许是最好的关爱方式!
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小佳此时此刻看到梨花带雨的姐姐,姐妹情深的情谊也在此时尽情的展现出来:“坏爸爸,坏爸爸!”也用小拳头打我的右肩,好家伙,那力度丝毫不亚于姐姐的力量。
“我们先去好吃的,孩子。吃完饭后我们一定来!”妈妈也在给于我支持。
“我就是不吃饭!你们吃,我看着,就是不吃!”此时此刻,她完全像一辆刹不闸的车,情绪的暴力像洪水一样一泻千里。
吃饭的时候,我特意买了孩子爱吃的大米饭、五花肉和豆角、菜花,摆在她面前诱惑她的食欲,另一方面也是对她表达歉意。她连看都不看,坐在座位上小手后背,小嘴紧闭,饭菜连看都不看,并对我进行再次强调“:我就是不吃饭!”语气一定没有那么强烈了。
我把饭菜给她拌好,把她爱吃的五花肉推在她面前,她给我推开。“我就是不吃!”我有滋有味的吃起饭来,边吃饭边评价这里的饭菜真好吃。
看到妹妹大快朵颐,尽情享受饭菜美味的样子,她的立场在动摇,待我把饭菜推到她面前时,她终于忍不住了:两只手拿住五花肉就享受起来!瞬间多半碗米饭、一碗半粥就被风卷残云到肚肚里。
她回到家后,孩子们邀请我一起排积木。在排积木的时候,我和孩子进行了交流:
“孩子,今天为什么要发脾气啊?”
“我想做小火车。 “但是,我们需要先吃饭啊。你看看时间都不早了,妹妹也饿了,爸爸妈妈也是劳累了一天了,爸爸妈妈需要休息啊,只有养好身体才会好好的照顾你们啊。”
“嗯嗯。”
“以后不能这样的任性了,要学会为他人考虑一下他人,这样在幼儿园里你会有好多好朋友的。”
“我知道了。”
“爸爸妈妈答应你们的事一定做到,明天一定带你去做小火车,好吗?”
“太好了,谢谢爸爸。”给了我两个美美的小酒窝。
“那爸爸还是坏爸爸吗?”
“爸爸是好爸爸!”给我一个拥抱。交流过后,我看到孩子眼神深邃而神往,释然而愉快,仿佛我们一起进入到了另一个新的意识世界中。
在这个交流中,我想教给孩子在自我内心建立一个规则意识,学会做事要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规则去做。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说“不”,慢慢学会了接纳拒绝,学会彼此尊重、理解、包容。通过这种引领,让孩子学会彼此理解、相互体谅、让孩子的性格能够通过爱的引领慢慢丰富立体起来!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中提到的:
2岁至3岁的幼儿开始进入执拗的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懂得孩子心理当然好,但一些家长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没有读过很多书,他们还是能把孩子培育成优秀的人才。这个秘密就是爱,一种宽厚、淳朴的爱。
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
我们并不期待孩子的改变能够在一夜之间一切都变过来,我们期待在生活中规则可以建立更多元化的东西,让她们在不知不觉中不知不觉地改变。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和孩子们共同的生活中,改变孩子的这种任性,培养健全的性格,就在这种生活的细节中逐渐形成,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生命就向美好的方向发展着。
感谢昨晚的精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