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时间
——《草木缘情》读后感
俞费轩
《草木缘情》的作者是潘富俊,他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述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所学与植物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都是他的最爱。数年前,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游憩点,让群众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诵古典诗文。著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他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前行,编织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中国文古典文学赏析增开了一扇视窗。
作者说:“撰写本书是为了能和读者共享植物与文学的乐趣,希望有系统的介绍中国我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引述植物的今名、现状。”因此,本书着重在古典植物名称的辨识,对于常出现植物名称的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易于混淆的植物种类等,多有着墨。古典文学中的野菜、蔬菜、瓜果、谷物、庭园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均有专章陈述。
这本书与《诗经》《红楼梦》都有微妙的关系。
诗经里尽是草木虫鱼之名,荇菜、蒹葭、蟋蟀、黄鸟……诗经说草木虫鱼用写实的手法,写它的体态美;另一方面,说人间事便写它的意态美,人物只见君主、淑女、之子、静女等“代名词”。说道请切处,就只用一个“子”字、“女”字,引出忧思悄然情不可意的深爱。这是人文,是人类的文化,表现的是多么自由的思想,在那个时代。
一本《红楼梦》,尽是才子佳人情事,宝玉、黛玉,宝钗,湘云,人民不在以代名词呈现,个个有爱相随。大观园里花木扶疏,算算七八十种,种种都有借喻相伴,谁是松?谁是竹?谁是芍药?谁是玫瑰?有没有玫瑰?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开放的意态情怀啊!
《诗经》也好,《红楼梦》也好书里话里都是人间有爱、草木有情的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的结合,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了吧。
这本书中让我明白了许多借喻。如,芦苇茎叶强韧,用以借喻坚贞的爱情;桃红色的桃花比喻新嫁娘的艳丽容貌;豆蔻花形容美人;重阳节隔天的菊花,称为“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入秋以后的菊花,盛开独秀,以象征晚节清高……
有这样一句诗“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这其中鸡头是什么东西呢?原来呀,“鸡头”及水生植物的芡,果实是著名的中药,谓之芡实,江南水泽地多产之。“鸡头竹上开危径,野鸭花中擿废泉。”中的鸭脚,其实不是鸭子的脚,它其实是银杏,由于叶形酷似鸭脚而得名。银杏为落叶大乔木,原产华中、华东,先秦时代的诗赋中已有载录。树形、叶形美观,为世界知名的化石植物,被引种至世界各地的温带地区。
这本书中写到秋天的主色彩,这主要表现在落叶前变色叶的颜色上。代表秋季色彩的植物最常见的有枫、柿、乌桕、梧桐、楸等。其次是花,秋季开花植物的种类极少,此期开花的植物在诗词上都被用来描述秋天。如菊、木芙蓉、荻等。色彩鲜艳的果实,也是诗词上常用来描述秋景的植物,如金黄橙红的橙橘、鲜红的山茱萸果实、紫红色的红廖花穗等。枫叶、乌桕、柿、棠梨,入了秋叶子就变红了。而梧桐、楸树却是叶子变黄。
这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累积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在书中遨游于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考评大地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不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理清文学作品写实与想象。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认识大千植物世界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
俞费轩
《苏东坡传》的作者是林语堂,林语堂是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24年后成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事,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可谓是一生都活在创办之中,活在文学之中,活在书之中,遨游在文学的世界。
还没读书就看到书的封面那一段字,高度的概括了苏东坡他的为人与处事。“苏东坡是诗人、画家,也是历代文人墨客从政的标杆,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洁身自好。他从政官场,但不精于自谋,富有赤子为民的精神。
而在我的眼里苏东坡他的为人啊,他的性格要谈很长时间。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会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以民为己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心直口快,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入学为准绳,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
苏东坡开起玩笑来不分敌友,有一次在朝廷盛典中,在众大臣之前,他向一位道家开玩笑,又一个文字将它刺痛,他后来不得不承担此事的后果。,所以说他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但是这却让他活的很自在,很自由。
有一次苏东坡对他的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说的很好,但描述他自己也非常恰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所以,苏东坡过得很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说书东坡站在惠州街上,看到使他十分痛心的事。他看见农夫满车装着谷子去向当地政府缴纳捐税,因为丰收,谷价下跌,政府拒绝收取谷子。这正是苏东坡要管的事,他一探寻,才知道政府要的是现款,因为谷价太低。农民必须在低价市场将谷子卖出,才能得到现款,可是农民需要缴纳的捐税现款却按粮价高时计算。结果,农民欠一斗粮税,却要卖两斗谷子才能够缴纳。苏东坡给程之才写了一封长信,内容雄辩滔滔,言词峻切,就仿佛以前上皇太后的表章一样。这样把此积弊揭发无遗,只为农民纯然勒索。他请程之才和当地的税史和运输官举行一次会议,并建议当地政府当依谷物市价向农民征税。数月之后,他听说那三位官员已经决定向朝廷联合呈请,他十分高兴。这很明显的看得出,他关爱老百姓,与腐败势力作斗争,视民为子的性格。
苏东坡可谓是一代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