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容身之处,死无葬身之地——《第七天》

我读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余华的《第七天》,用一个死去的视角,向我描述了生与死的世界,一个个苦难于世间的感情。

生的时候,好似一座孤岛

死的时候,却行走天地间

活着的时候,全世界的苦难集于一身,你没有时间去关心别人,没有能力去感知世界的苦难,哪怕新闻上层出不穷的爆炸,掩埋,坠楼,或许都抵不过你蜗居在一个小小房间盖着方便面等待今天的午餐就这样的不满和抱怨。

但,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从这个世间一块又一块破碎的玻璃中离开的时候,你会看到自己的碎片,却也看到了世间其他的碎片。

此时,你不再闭塞。

你知道了那个曾经驻留在你门口,敲门后又离开的女孩,过了一生,她走了很远来找你,她离开你过的并不好,她很想你。

你知道了那个在钢轨上抱起你,在青石上放下你,爱你,呵护你,养育你,为你开心,为你操劳一辈子的父亲的故事,你找到了父亲,他找到了儿子。

当你用上一两天走完自己一生所未知的角落。一些曾经与你擦肩,注视,交谈,回眸的记忆碎片开始不断的放大,你开始观察这些世界的碎片。

[坐在废墟上等待父母亲的小女孩,她是否知道废墟之下已然是黄泉之下?]

[因为一只山寨苹果手机而跳楼自杀的女子?]

[坠入深坑太平间中的我的养母和所谓的医疗垃圾?]

[爆炸火海中被除名的三十八个神秘的骨骼?]

[精神病老婆出逃而被喂下一颗子弹的男子?]

[一瘸一拐的谭家菜?]

[荒诞的“烈士”申请?]

一片又一片的碎片在死后的世界开始拼凑,开始逐渐变成一块完整的故事。

这些世间不曾被知晓,无人问津的故事在死后却也被讲述在那些没有墓地可以安息的人身上。

生无容身之处

死无葬身之地

钢筋水泥中的一抹红色,也无法改变独自搁浅于世界的事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