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基层工作繁琐复杂,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布置下去,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知晓并会落实,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背后反映出的,正是部分干部在工作态度和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广大干部当深刻领悟“说过不等于做过、做过不等于做完、做完不等于做好”的内涵,努力成为一名“不等于”干部,以务实的作风和卓越的执行力,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说过不等于做过,这是对工作态度的基本考量。在工作中,夸夸其谈、只说不做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干部在会议上发言滔滔不绝,对工作的规划和设想头头是道,可一旦要付诸实践,就没了下文。工作不是靠嘴上功夫,而是要真抓实干。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连他的父亲都难以辩驳,可真到了战场上,却只会纸上谈兵,最终导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这警示我们,说得再漂亮,若不付诸行动,一切都是空谈。干部们要把嘴上说的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上级文件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将工作一项项落到实处,用行动说话,用实绩证明。
做过不等于做完,这关乎工作的完整性和责任心。有的干部做事虎头蛇尾,开了个好头,却不能坚持到最后。比如在一些项目推进过程中,前期调研、筹备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可到了后期执行阶段,遇到困难就退缩,导致项目不了了之。这是对工作的极不负责。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善始善终,才能确保工作的成效。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要全力冲刺,才能赢得最终胜利。干部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对每一项工作都紧盯不放,直到圆满完成,杜绝半途而废,以高度的责任心交上一份完整的工作答卷。
做完不等于做好,则是对工作质量的更高追求。有些干部满足于完成任务,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他们认为只要把工作做完了,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工作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却从不考虑。然而,在如今竞争激烈、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这种心态显然不合时宜。同样是完成一份报告,有的干部敷衍了事,内容空洞、错误百出;而有的干部则会深入调研、精心撰写,报告逻辑严谨、内容详实,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是否用心去追求工作的高质量。干部们要树立精品意识,以工匠精神对待工作,不断打磨细节,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让“做好”成为工作的标准和习惯。
“说过不等于做过、做过不等于做完、做完不等于做好”,这三句话层层递进,为干部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广大干部要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坚决摒弃形式主义、敷衍塞责的不良作风,以积极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和卓越的追求,当一名真正的“不等于”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