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教育——李老师今日读书分享Day719

足够努力才能足够幸运,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持戒  精进  利他  般若  慈爱  禅定  自信

今日读书分享:(Day809)从2023年7月19日开始分享度阴山著《知行合一——王阳明》Day210

                    第三章

                      致良知

        王阳明说:“诸位的话有道理,但并不是根本。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这样的,未发现良知妙用之前,我对人对事还有点乡愿的意思。也就是言行不符。可我确信良知的真是真非后,就发现只要我按照良知的指引去为人处世,心情非常愉快,由此就养成了‘狂者’的胸襟。即便全天下人都讲我言行不符也毫无关系。这就是自信,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如果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格物致知”是王阳明心学的基调。那么,他后来提“知行合一”“存天理去人欲”则是探索模式。1520年,他提出“致良知”,由此给了王阳明心学的灵魂。到他1521年这次和弟子谈话后,王阳明心学第一次在他身上有了成果:超狂人圣。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就是要成为圣人,先要成为狂人,然后才能循序渐进,进入圣人殿堂。

        所谓“狂”,就是在相信真理的前提下时刻坚持真理,践履真理,其他一概不管。或者说。和真理无关的事就不是我的菜,对于不是我的菜,我不需要伪饰。只要本色表现就可以了。

        王阳明年轻时就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人,坚持建功立业的真理。为了这个真理。他废寝忘食苦读兵法,不屑众人的嘲笑在饭桌上用果核排兵布阵,这就是狂。因为他本是个狂人,,所以他英雄相惜,他也喜欢别人是狂人。1520年他收复王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王艮原名王银,出生于儒家大本营江苏泰州,父亲靠煮盐维持全家生计,王艮七岁开始学习理学,四年后辍学继承父业,二十五岁时成为当地富翁。由于经济条件许可,王艮重新回归理学,他的天分和刻苦成就了他,二十九岁的某天夜里,他从梦中惊醒,浑身大汗如雨,突然感觉心体洞彻,万物一体,确切的说,他悟道了。

        其实,即使朱熹本人,也不可能在四年时间里悟透理学之道,王艮的悟道只是他没有深厚的理学基础,没有基础就没有思想负担,一番胡思乱想后就很容易让自己误以为悟道了。王艮自悟道后,就四处讲学,他的讲学有两个特点:不拘泥陈说旧注,而是根据自己的心理,以经证心,以悟释经。说白了,就是望文生义,但因为可以言之成理,所以他的听众越来越多。三十七岁时,王艮已在泰州声名大振,他把自己塑造成超级独行的人物:按古礼定制了一套冠服,帽子叫“五常冠”,取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意。衣服是古代人穿的连衣裙“深衣”。穿戴完毕,他捧着笏板,行走时迈的步子经过精致的测量,坐时一动不动,和死人唯一的区别就是还有气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