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中天先生著《品三国》第十四集“天生奇才”,开头是这样一段文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从隆中请出了诸葛亮,而郭嘉则在北征的路上一病不起,英年早逝。这一出一去的结果,是刘备咸鱼翻身,曹操壮志难酬……
(详见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品三国》上部P.131)
这里面有个成语“咸鱼翻身”,有人说应当是“咸鱼翻生”,“身”与“生”一字之差,看上去都说得过去,所以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实际上是值得推敲的。
到底是“咸鱼翻身”,还是“咸鱼翻生”呢?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前者,理由有二:
其一,“翻身”是一个常用词,比如“农奴翻身得解放”、“翻身下马”等,这在古代和现代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屡见不鲜,而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翻生”二字都很少作为词语出现。
其二,“翻身”很好理解,字面意义是翻转身体,也可引申为形势、地位的根本性转变。而“翻生”的说法,在汉语八大方言语系中,大部分都不是成词,作为成词使用的仅见于粤方言,也就是广东方言。
“咸鱼”的意思不需赘述,就是腌渍过的鱼。广东近海,沿海的居居自古以来就靠海吃饭,捕捞上来的鱼有吃不完的便会腌渍晒干,做成咸鱼干。我见过不少广东朋友就特别喜欢吃这种咸鱼干,有些人甚至爱吃那种特别难闻的臭咸鱼。
而“翻生”一词,在粤语中是死后返生、复活的意思,但由于“死”字读起来不吉利,因此聪明的广东人用“咸鱼”来代替“死鱼”,从而避免直接将不吉利的话说出来。而“返”字在实际过程中又常常被读音相同的“翻”字代替,偶尔还会用“番”字。在广东方言中,类似这种变异还有“炒鱿鱼”一词,实际是从“执埋包袱”转化而来。
可见咸鱼翻生的意思大抵是腌渍过的死鱼又重新活过来,用来形容人的境遇或事物的发展出现某种不可思议的或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转变。比如,某人事业处于低谷之时突然出现转机,一下子红火起来,就称作咸鱼翻生。
设想一下,如果是咸鱼仅仅只是“翻身”,再怎么翻,它还是条咸鱼,只不过有可能另一面晒得没这么干,翻完之后的效果当然说不上“不可思议的”或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
在粤语中,“咸鱼返生”粤语读音ham yu fan shang,这里的“生”读作shang,而“身”字则读作sun,也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但还是有人坚持认为“咸鱼翻身”才是正解,其推论是:
过去有人家里太穷了,只能弄一条咸鱼来招待客人,来客人后,过一遍面糊,炸一下招待来客!而客人也都知道规矩:只吃面糊,不能吃咸鱼,因为,下次来客人还要再过一遍面糊,炸一下继续招待来客,所以一条咸鱼都要用一年多。但是,总也有些不守规矩或不知道规矩的客人,要吃一点。或者主人多少也要让一让客人,客人过意不去,总也要吃一点,所以咸鱼就越来越少了。当咸鱼吃完一半时,总要翻过来。这也就预示着,咸鱼已吃完一半,等吃完了还要再去买一条咸鱼,日子将更加困难!所以“咸鱼翻身”也就是说日子将更加困难,而不是出现重大转机。(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259449.html)
很显然,以上这种说法似嫌牵强附会,恐难自圆其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香港电影,片名就叫《咸鱼翻生》,由麦嘉导演,钟发、洪金宝、石天、曾志伟、午马等主演,海报和DVD封套上印的片名大部分是“咸鱼翻生”,也有一些版本作“咸鱼番生”,但都不是“咸鱼翻身”。
注:汉语八大语系,是指北方语、吴越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