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文人比较狂放,特别是诗人。李白得意时曾经写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连老实巴交的杜甫也挺狂:“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不过他们只是自夸,说起别人来,多是客气地褒扬,例如李白说起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如果是批评,也不愿意点名,只是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批评晋宋以来的文风,也没有直接点名: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对于不尊重前人的现象,杜甫还批评道: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古人评价别人的作品或者文风时,大多比较客气,当然也有不太客气的,比如今天说的这位。
一、一篇词论,将北宋大家一网打尽
轻易评论功成名就的前一代人物,往往需要具备极大的勇气,特别是敢于说两代文坛领袖苏轼、欧阳修是外行这种话,可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因此这位女子被人批评道:多有妄评诸公……
我们先列举一下,她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批评了多少人?
1、柳屯田永:即柳永,北宋著名词人,曾任屯田员外郎 ,所以世称柳屯田;其《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千古流传,时人称:凡饮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2、张子野:即人称张三影的北宋词人张先。因八十娶小妾,被苏轼揶揄: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宋 李颀 《古今诗话·有客谓张三影》: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尚书郎 张先 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捲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 张三影 。”
3、宋子京兄弟:即北宋词人宋庠、宋祁(字子京),宋祁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4、沈唐:即北宋词人。字公述。
5、元绛:北宋词人,词作传世甚少。沈唐、元绛二人名气不大。
6、晁次膺:即北宋词人晁端礼。其《绿头鸭·咏月》也是宋词名作: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7、晏元献:即北宋词人晏殊,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人不知,王国维的三重境界中第一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自于晏殊的《蝶恋花》。
8、欧阳永叔:即北宋欧阳修,欧阳修还要介绍吗?其词曰: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9、苏子瞻:即北宋苏轼,著名的东坡居士,也不用介绍了。其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0、王介甫:北宋词人王安石。其词曰: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11、晏叔原:是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其词曰:..........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2、贺方回:即北宋词人贺铸,人称贺梅子,其《青玉案》几乎是宋代文人次韵最多的一首词,其词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3、秦少游:北宋词人秦观,人称山抹微云秦学士。其词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4、黄鲁直:即山谷道人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其词曰:..........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15、曾子固:指的是曾巩,曾巩留下的词作不多,以诗文见长。
这十四个人中,除了第4、5的沈唐、元绛以外,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其中有三位属于后人称道的唐宋八大家。 敢于批评这些词坛和文坛大家的人,却是一个奇女子。我们先看看她是怎样评价的。
二、这篇文章说了什么?
1、李氏君臣的亡国之音
首先,老街上文没有提到几个人物,即作者在下文所说的”李氏君臣“,李氏君臣是指南唐词帝李煜父子和冯延巳。"小楼吹彻玉笙寒"出自于李煜父亲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吹皱一池春水"来自于冯延巳《谒金门》。
老街没有将他们列入上面被批评的一段,是因为我觉得评价他们"亡国之音哀以思"还是非常恰当的,而且还有个小小的表扬:语虽甚奇。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2、柳永的词语尘下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柳永的”词语尘下“不仅仅是作者这样认为,在柳永同时期的人也这样看待柳永,张舜民《画墁录》有如下记载: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3、张先等人破碎何足名家
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沈唐、元绛关注的不多,张先、宋祁、晁端礼都有名作传世,作者虽然称道他们”时有妙语“,却有批评道”破碎何足名家“。意思大概是只有那么几个好句子,却没有好的篇章,即俗称的”有句无篇“。
4、晏殊、苏轼、欧阳修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这几个人有两个问题,第一是”皆句读不葺之诗尔“,第二是”不协音律“。
关于”句读不葺之诗“多用于评价苏轼的诗化之词,苏东坡从小学习诗文,他一开始并不写词,而诗文言志的本性,在苏东坡一开始填词的时候就影响到了他的作品。因此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陈师道说:“子瞻以诗为词”。因此不怪人说””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关于”不协音律“,今天我们已经感受不到了,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宋词的曲调。作者的解释是他们写的词:则不可歌矣。
5、王安石曾巩 人必绝倒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王安石、曾巩两人都被后人评为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人物,作者对于其文章也评价甚高:”文章似西汉“。但是紧接着说,他们如果作词的话,就会被笑死,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读。 并且定了性,词别是一家,你们根本就不懂。
6、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作者说,后来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这几个人出现后,才多少知道一点”词别是一家“,明白一点其中的奥妙,但是....晏几道在铺叙上是短板;贺铸典雅庄重不足;秦少游重情韵少典故史实,就像穷人家的美女,虽然容貌形体”妍丽丰逸“,但气质上少不了穷酸相;黄庭坚重视典故史实,但缺点太多,就像美玉有瑕 ,也不怎么值钱.......
哈,是不是有点狂?虽然在宋人眼里,看重诗而不看重词,但毕竟这些人物都如同泰山北斗一样的存在,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有点惊世骇俗了。这是个什么人呢?
三、李清照与词论
1、李清照
这位作者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她的这篇词论也是研究词学的重要作品。李清照生于南北宋交接的时期,前半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自己出身好,嫁的老公也好。如果不是靖康之难北宋灭亡,李清照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生赢家。
李清照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其擅长音律与诗词。她的自己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因此她敢于用自己的观点来审视词的发展并且臧否他人。
2、词论
从这篇《词论》中点评的人物可以看出,最晚的贺铸也在靖康之难的前两年去世,所以这篇文章应该写于南渡之前。
其中对于苏轼等人”皆句读不葺之诗“的发展,李清照可能预想不到。后来南宋词人高涨的报国情怀,使得以苏轼”诗化之词“为特征的豪放派成为与婉约派抗衡的力量。
在南渡以后,李清照本人的词风也有了变化,甚至有作品具有了豪放词的特点,例如这首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渔家傲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不过,李清照作品中的婉约词风依然占据了主流。在她后期的作品中,虽然历经磨难,情怀已变,但是风姿依旧是当年,《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结语
原先在词人眼里,东坡先生的“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唱大江东去”的调调不是真正的词,只有柳永那种”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的词才是主流。到了南宋,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等人的词作,无一不是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之风,把诗言志的特点加入了豪放词之中。
苏东坡当年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见宋胡寅《酒边词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苏轼的出现渐渐改变了士大夫对于词的鄙视,开始用词而不仅仅用诗来抒写个人襟抱与情怀。
对于李清照来说,创作这篇《词论》时,还不能理解社会的变革与词这种形式的融合。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较而言,李清照是真正的词人。#这才是国风# #诗词#
@老街味道
读懂了他们就读懂了宋词 10个人和10首词(下篇南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