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五柳先生传》

        儿时于语文课本中学习《五柳先生传》老师循循善诱,旨在让我们理解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不可取的读书方式,总结之下,意在让莘莘学子读书“必求甚解”。

      此文多收录于小学课外阅读推荐读本之列,除引用原文外,还备有白话文对照和“成长智慧”,此成长智慧与儿时老师解析的一般无二。

      今日重温《五柳先生传》方知读书不求甚解,乃是站在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之下。

      “好读书,不求甚解”成了一个众人说教孩子的论断,可大多数人都只从字面上来论述不求甚解的非,而没有从时代脉络上来体验不求甚解的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虽在文中写到读书,不求甚解,但可以于其作品中品出其熟读儒家经典、涉猎道家典籍,史书读得更是不少。各类异书,更是信手拈来。不求甚解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多功夫。

      况就两汉以来,训诂之风在学术界盛行,有些学者为显自己博学,有时几个字的原文,能用几万字去解释,这样的显摆,在陶渊明看来,难以接受。死抠字眼,这样的解经典方式,不是他所追求的。

      清代方宗诚在《陶诗真诠》中写到:

      渊明诗曰:“区区诸老翁,为事诚勤。”盖深嘉汉儒之抱残守缺及章句训话之有功于六经也。然又曰:“好读书,不求甚解。”盖又嫌汉儒章句训话之多穿凿附会,失孔子之旨也。是真持平之论,真得读经之法。

        这样一来,渊明为何“好读书”却“不求甚解”就可以豁然开朗了。至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真是读书的乐趣。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信息资源爆炸,本应该记忆理解的优秀品德与人格修养,变成了某度以下或是某搜一下。我们身为炎黄子孙的到的修养,明理、修身、成己、成人,每一种美德都收到了巨大的冲击,回首陶渊明的一生,颠沛流离也好,食不果腹也罢,那种文人的修养与坚守,值得我们敬仰与反思。

      今天的我们,是选择随波逐流,为了难填欲壑去摸爬滚打,还是能够沉心静气,为心中的理想去坚持不懈,做一个“”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追梦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想象你以后可能会过的所有日子 好的坏的贫穷的富裕的和糟心的 甜的苦的理想的迷茫的和舒心的 得不到的其实是也没多想要...
    櫟馫52HZ阅读 962评论 0 0
  • 做模型与绘图,像是建筑学里躲不去的债务。做模型需先买材料,去考验钱包,材料有了,便去考验手脑。绘图是有阵子用手画,...
    23齿轮阅读 1,878评论 0 0
  • 读者:禅宗文化是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最完美的产物,它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它的成功,对于香巴噶举文化未来的走向有一定的...
    石竹阅读 3,895评论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