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给乞丐钱财,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帮助,只是为了不让那些过得比他们更加艰辛却仍然努力不放弃生活的人伤心。
这段话是我最近在看《读者》时偶然看到的,而这段话亦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关于这段话的内涵,其作者在其作品《难忘那个难忘的眼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一天作者自己的朋友去那个摆摊的老太婆那里花了五毛钱买了一套针线,生活中也刚好就缺那么一点东西,老太婆也是不容易,生活也就靠那么一点点生意糊口,就在朋友买完准备离去,正好遇上一个乞丐,乞丐伸出手在朋友面前缓缓晃动着那个装钱的杯子,朋友因为乞丐太脏想快点打发他走,于是将从老太婆那里刚找零的一块钱扔给了乞丐,无意间瞥见了老太婆那种无奈,失落,难过的眼神,以至于朋友无法用语言再来描述那种眼神,她如此艰辛摆摊苦苦挣扎一整天只为了生计,再怎么挣钱也不过是几毛几毛地挣,转头却看见如此年轻的男人什么都不做,如此容易地伸手就找别人要钱。
面对那种眼神,请问亲爱的你又是怎么的一种感受呢?我说不出那种感觉,拙笔亦是不能写出一二的,唯独觉得写出来都是对那老人的一种愧怍……
无论是在大街小巷,相信在每个人流量较多的地点都会看见乞丐的身影,或躺或睡,从我未懂事开始,我每一回上街时总是会看到乞丐的身影,但是与今天不同的是自己还会将零花钱塞到他们的手里,偶尔换来一声谢谢,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唯一的一声谢谢也逐渐消失了,很多时候我母亲见了总会调侃一番:“小时候你总给,怎么现在不给了?”我也是无奈,轻叹一声便转身离去。
从前段时间新闻爆出的乞丐一条街蹲点要钱开始,才不觉发现这种要钱方式俨然已经变成了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变成了一种有组织的产业链,乞丐以这种博取路人的同情而得到金钱的方式屡试不爽,往往一天下来甚至能获得不小的收益,而自己的付出却是极其微小的,这种嗟来之食得来仿佛太容易了,所以后来便衍生出一种新的职业——职业乞丐。
那么每当你在大街小巷遇见他们时,你到底会不会慷慨解囊呢?若是我说坚决不给,那是否又未免太过于决绝了呢,若是人人都这样想,那么又是否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将人心底最本真的一份同情也给扼杀了呢?若是给,又岂不是纵容了他内心那种好逸恶劳的本性呢?有时候施舍之后却并非是助人为乐的愉悦,而是成就一种恶习的悲切。
给还是不给呢?无从知晓。
而在形形色色的社会中,在那城市的灯红酒绿中,往往有着一群被人们忽视的存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与乞丐相比来说,我更喜欢那些即使身处困境却是依靠自身的才能和劳动力来谋生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获得他人更多的尊重,无论是靠卖艺还是做小生意都会让人觉得获得的是精神或者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那么自掏腰包也是没有什么可以迟疑的,因为那是他们应得的。
相比之下,我觉得若是总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人未免是太过于草率,以自己悲惨的外在形象去博得他人的同情更是可悲,一个完整的内心总是比一个残缺的外表更值得欣赏,也更值得别人尊重。
到底给还是不给?我想答案应该在你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