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今日的天空不见艳阳,只露些白茫茫的光,有点阴冷,天空沉下脸来,灰蒙蒙一片。
在经历了双十一的一番搏斗 ,感觉有些累,规则和操作是越来越复杂了,是否有实惠也难以计算。但大体算来,给哈里的跑步鞋抢到了,然后是囤了一年的洗衣液、卫生纸、牙膏牙刷,还有一两个月的牛奶,加上冬天必备的润肤露润肤霜,家里日用的一些杂货,也算是应有尽有了吧。
即使错过,也不觉得十分遗憾,因为抢货的机会,现在愈多起来。紧接着,好物节、双十二、圣诞热销、元旦……各种名义的购物促销接踵而来。
双十一时节,前前后后一个月,手机上各类App,都进入了亢奋状态。每次点开,一般都推送购物链接。跳出一个红包,吸引点开以后,跳转进入了购物主页,浏览下来,全是套路,各种让你花钱的节奏。
各种会员制,各类捆绑,预缴款,小金额起步,每天登录领取优惠券,每月自动续费,也是层出不穷。用打折、优惠、让利、减免、红包,作为诱饵,引人上钩。尝试几次,见得多了,不由得心生疲惫,更谈不上良好体验。如果没有优质商品、用心服务,而是拼套路、拼低价、拼刷单,能持续吗?消费者最终也会转身而去、不再问津。
形形色色、互相争夺的惨烈竞争的背后,也凸显产业的升级转换的阵痛。雷同可替代商品太多,拼低价质量难以保证,对消费者购买的意义不大。在物价有所上扬,消费者精打细算、压缩支出的趋势下,网红大店、爆款商品销售市场占有率较大、垄断明显,小店铺小商家流量有限、销售上量困难,生存压力增大。
中国网上购物,从一开始的鱼龙混杂、假货漫天遍地,到有了天猫认证、京东自营、苏宁电器等,让消费者可以放心买到正品真货,但拼多多的兴起,打着“假一赔十”的各种冒牌,淘宝先涨价后打折的欺诈,又让人放心不起来了。
还是希望,中国多一点优衣库,多一点宜家这样的卖家,这样的企业。首先是商品质量要有保证,注重品质;抓住客户的需求,用心服务;同时成本也能控制好,价格合理,运营出彩,既能给客户最大的实惠,也能通过上量创造最大的利润。
又一年轰轰烈烈的双十一过去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分割局面会越来越明显,进一步分化在所难免。要越走越好,也只能是少些套路,多些真心,品质至上,服务为本。愿买家卖家,平台企业,构筑良好生态,实现各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