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从小都以为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双亲家庭,父母恩爱,家庭和睦,长大后又不懂自己为何始终不快乐,为何一直想离开家,直至中年才发现原来是成长经历对自己人生的影响。
1.幼年时的我,并不缺少父母的陪伴,但往往在遇到困难向父母求助时被无视,从此遇事总是自己做决定,不愿意再求助父母。
2.过去父亲总以无为治家,随遇而安。母亲又是一个对生活品质和未来有追求的人,不经意间会嫌弃父亲的学历和工作。听了太多对于生活的不满和抱怨,总害怕父母离婚,希望父母不要吵架,希望妈妈不要生气。
3.从小姐姐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父母批评姐姐多于我,因此不敢表现自己,怕我受到表扬反而伤害到姐姐。
4.母亲对我的要求严苛,不能输给男孩,科科不能差。如果形象不好就一定不能见外人,一定要打理形象才行。比如做不到的事情就说还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么,你一定可以。
5.如果犯错了,母亲会责怪,父亲会嘲讽。
6.高中时,第一次离家在外求学,学习的压力和强烈的不安,让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心,但也深深产生了无力感,比如交通不便,即使见面也无法真正的坦诚布公。
7.高三时早恋被发现,母亲生气的反应,让我不敢公之于众,不敢选择跟他一个城市,不敢表达对他的爱。
8.母亲是完美主义,她想做的事,必须要做到,不然就会生气或者抱怨。
9.母亲睡眠质量差,家里不能发出很大的动静。
现在的婚姻:
1.老公家庭差,尤其有了孩子之后,不得不寻求家人帮助的时候。
2.老公家庭复杂,老公夹在中间为难。
3.婚后经济各管各,老公读书、炒股,无存款,经济没有安全感。
4.缺乏共情情绪
工作:
1.领导强势,要求高,不满意就责骂。
2.容错率低,压力大。
3.休假少。
我的性格:胆小、自卑、敏感、挑剔、不配得感
改进办法:
对待自己:
1.不害怕失败,不害怕别人眼光,多积累新的经验
2.自己不是爸妈的拯救者,他们也是成年人
3.放过自己,不做完美主义
4.爱自己,活在当下,不过度思虑
5.保护好心中的诗和远方,适时的去感受它
对老公:
1.尽量多聊天,沟通彼此的想法
2.不奢望对方的改变,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
3.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情绪
4.多共情
对待孩子:
1.孩子求助时及时给与安慰
2.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和吵架
3.成绩是其次,心理健康是第一位
4.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没关系,努力过就可以了
5.犯错不指责
6.多鼓励多表扬
7.多从孩子角度想问题,多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
对待父母:
1.感恩付出,多理解
2.多倾听,但不要上头
3.有空多陪伴,但也要有自己小家庭的空间
对待工作:
1.工作完成就好,不内耗
2.更重要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