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泰山回北京的火车上和同行的A同学聊天,聊到好朋友、闺蜜这个话题。A同学讪讪地和我说,他在大学里根本没有第一好的朋友。我是真的很吃惊,因为一直都认为A同学属于人缘特极好,好朋友、死党多的类型。然后又提到B同学,我说B同学人缘也特别好,好朋友肯定也特别多吧!A同学说她才并没有我想象中朋友这么多呢,很多都是只能远观的塑料友谊。我又是吃了一惊,除了颠覆我对她的认识,更发现自己看人是如何地肤浅而不准确。最后,谈到我自己。
我在大学里有没有天下第一好的朋友呢?我可能要费劲地想一想,而搜寻名字的这个过程其实早已给了答案。对“谁是你的天下第一好”这个问题没法给出答案的,往往就是我和A同学这两种极端类型:
一类是A同学类型:朋友众多,对谁都百分百好的。而因为对谁都很好,看起来有一群死党们,但扪心自问却少了那个天下第一好的朋友。
一类是我这种:花很少的时间经营友情,对人的状态往往是疏离多于亲密。心里渴望有最好的朋友,但行动往往慢半拍、拖后腿。
说实话,我也一度对自己很少有知心朋友而非常沮丧。麻麻有时候打电话问我,大学有没有玩得很好的朋友呀?我总是说还好还好就糊弄过去了,不敢直面自己交友能力真的很逊的这个事实。被问多了我也会反思,到底是为什么呢?是我成绩不够好不够优秀么?是我兴趣爱好不鲜明不够有趣么?是我与人相处待人不真诚么?于是我回想起小学、初中、高中,我当时是如何拥有天下第一好的朋友呢?小学转学后,最密切的应该是YMW,每天一起下课,一起买路边小吃,假期去她家吃炸鸡翅、唱歌,疯玩跳舞毯;初中经历了好几次找到朋友又丢失的情况,但LHQ、YH也都曾掏心掏肺相处过,上课是不超过两排的座位关系,下课后在公交站台一起等车,悸动的小心思都只和她分享;高中遇上包容我一切缺点,无私对待朋友的花花,一起追着学霸问问题,一起犯花痴追韩剧,单曲循环OST,我在操场跑圈她坐在小电驴上等我。这样回想过后,答案应该是时间,是相处的时间让我有了即使现在联络变少,但见了面又能直接互诉衷肠的闺蜜。这么一想,似乎没有天下第一好朋友的现实也变得不那么难接受了。你若没有见与人相处,又苛求什么天下第一好。
如果现在问我,对现在的交友状态是否依旧沮丧,我的答案会是:是啊,当然会沮丧,但是我慢慢接受了自己更倾向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我愿意,一个人吃午饭,听古典音乐佐料;我愿意,一个人打卡书店,为一只牛角包开心很久;我愿意,一个人看一场电影,接受好电影的审美洗礼;我愿意,一个人转4趟车坐3小时公交去坡峰岭看红叶。一个人的时候,满足感和愉悦度都是真实且充沛的。
暂时,没能在大学找到我的天下第一好,而以后的旅程还很长。拥有一个知心朋友固然很幸运和珍贵;但如果没有,我也很开心和自己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