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闻老师,为什么建议年轻人坚持3不对标啊?
为了避免别人的理所应当。
坚持3不对标会让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是缺失恋爱教育的,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多靠模仿学习。
但成年人要能对恋爱自我思考,单纯模仿别人会忽视你的真实情感需求。
1.你朋友邀请你参加她为伴侣精心策划的生日派对,派对邀请了很多朋友参加,大家唱歌碰杯很欢乐。
你感觉给伴侣过的生日不热闹,也为伴侣举办了一场热闹的生活派对,但是你在模仿中忽略了他其实更喜欢两人安静的吃饭,而不是热闹的聚会。
2.你在短视频上刷到网红为他伴侣买了个奢侈手表和化妆品作为礼物,你经济条件不好也省吃俭用,甚至用花呗去买昂贵的礼物去证明你的爱意。
你模仿网上物质化的恋爱观,不仅透支了你们的经济能力,也忽视了可能她更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并不需要那些昂贵的礼物。
3.你父母认为30岁之前必须成家立业,不然就被剩下来了,你就听从家里安排去相亲订婚。
但是现在还在上学的年纪一直推后,可能会忽视你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安排,以及跟伴侣不熟悉带来的契合度问题,进入不适合自己的婚姻。
4.你看电影里面的浪漫场景,在雨中淋湿的场景里热吻,就想要拉上他复刻这样的画面。
可能会忽视这样的举动会让你们感觉不适,淋湿会生病,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5.你跟朋友都是异地恋爱,你看到她每天晚上都跟对象打一两个小时的视频电话,这使他们的关系很紧密。
你也想跟对象这样,但是两人的工作原因,打电话会影响俩人的时间安排,也有减少一些独立空间。
6.父母对社交网络的态度更谨慎和保守,你们在朋友圈里面秀恩爱,做一些搞怪,说一些不着边界的话。
他们会觉得你们不检点,不正经,甚至连你们的微信名,头像也要教育一番,可能会影响你们的分享表达欲。
7.父母对金钱的观念极度节俭,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不可能理解你们用扫地机器人,洗碗机,请家政打扫卫生。
你们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追求,节省下来时间能赚更多的钱,但是两代人的消费观念有很多差异。
也就是你去对标朋友,网友,父母,会受到这些理所当然的影响,它可能并不适合你们的恋爱,甚至会破坏你们的亲密关系。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你的职业、地区、时间、习惯、性格都不同,盲目的去对标别人的爱情,以此作为幸福的标准去约束自己。
成年人需要为自己负责,为感情负责,在感情中独立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恋爱方式。
不要怕麻烦,谈恋爱就是找个合适的人,跟时间做朋友,喜欢对标周围朋友和网上的恋爱关系,让你感觉压力。
就马上不对标了,怎么舒服怎么来嘛,频繁发朋友圈不舒服,就不发了,感觉见面聊天更亲密,就不打电话了。
不对标的过程就是建立恋爱模式的过程,动作可以被复制,唯有感觉复制不走,你跟A对象的感觉,分手后,换到B对象就不对味了。
人一旦清醒,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就知道能做什么了
在没有星星的夜里,还有多少人复制别人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