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小事困住孩子

女儿前两天答应晚上陪我去散步,结果晚饭时有些要反悔的样子。果然,吃完饭,我说准备出门了,她竟然不急不慢的拿起遥控器就打开了电视,准备看她的跑男。

好吧,既然她没有这个意愿,那我也没必要强求她非要和我一起去散步。因为强求的后果可能会比现在我一个人出去散步的结果还要遭。

至于少看没营养的综艺,我强调,那是我的态度,她一直看,那也是她的态度,只要她自己的计划完成了,那就没必要去强迫她再去做一些她抗拒的事情,那样谁也不开心,效果也未必好。

就像以前练琴,积攒了多少家庭恩怨,到现在说起来都是不愉快的回忆,何苦为难孩子,也为难自己呢?

桩桩件件的小事很多,不少她都记在心里,有些甚至我们未曾留意的,都在她心里结了一个小小的疤,而有些我们觉得可能伤害了她的,反倒成了无所谓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不能用小事困住孩子,那些小事,可能真的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我们自认为很大的事情,也许在她那里,根本就算事儿!

早上听书,主持人讲了一些影响孩子的小事情,也许那些事情在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但是对于孩子的伤害却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父母强调和纠正孩子端碗、拿筷子的行为,甚至在孩子掉东西的时候训斥他,都将成为影响孩子自信心的一把利刃。

有的孩子甚至会在父母把这种小事絮絮叨叨的过程中变得敏感脆弱、焦虑消极甚至严重的还会抑郁。

虽然我们不至于此,但纠正的行为似乎是作为父母的通病,学习时的坐姿、吃饭时的仪态、走路时的身姿,交谈时的言谈举止,哪怕是睡觉的早晚我们也要进行干涉!

我们似乎要把他们改造成一个完美的孩子,还冠以“为你好”的美名,但我们自己都不完美,凭什么要求孩子完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好自己,用行为举止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教导孩子,也许这才是作为父母的正确行为。

有时候听别人的故事觉得可笑和不可理解,而我们的行为在别人眼里未尝不可笑。

所以,给孩子自由,小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不要因小失大,才是我们正确教导孩子的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