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家里有一艘水泥船。奶奶说水泥船承载力有九吨,据说在那段艰苦岁月承载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老船是集体分田到户后,集体的那条大船分给爷爷的,地就少分了。既然分到了大船,自然是要发挥它的作用的,总不能闲置在那里。
彼时农村的建设刚刚开始发展,镇里有新建的砖窑厂,砖头都是用土烧制的,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土。爷爷奶奶就利用大船做起了运土的买卖,说是买卖,其实就是一船土九吨,运到窑厂制定位置就可以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爷爷奶奶都是早上三点多就起床了,两个人洗把冷水脸,让头脑清醒清醒。来不及吃早饭,带着干粮就撑起老船出发了。
彼时的船,就是一艘水泥船,什么都没有,可不想现在的船,全自动的,只需要按按钮就可以启动前行了。那是纯手工船,需要拉纤,用镐子撑着走,还要人工摇撸,船才能前行。就这样忙碌了一早上五六点钟才能到目的地,把船停好。在船和岸之间搭好跳板,就要开始装土了,装土,也是个苦力活。奶奶铲土倒入簸箕内,爷爷用扁担挑起来运到船上,倒入船内。就这样两人分工合作,直到把船装满了泥土。他们再抽回跳板,把船往窑厂运,这时候已经半天过去了,终于吃点干粮,等船停靠在窑厂时已经下午了,他们又要赶在今天把土全部卸在窑厂内,于是又要用扁担簸箕将土再从船上运到窑上去。这一顿操作下来已经晚上六七点了,等他们把船再摇回家时都在九点之后了。
这样的辛苦,不管是时间上,体力上,摆在现在的我是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的。光那九吨的泥土,每天就要在手上,在肩膀上承载两回,还要把那么笨重的船每天推来推去。一天的辛苦只有九块钱,那时候的九块也许相当于现在好几百。这样的辛苦让现在的我体验上一时半刻,估计都是无法忍受的。曾经也试过去挑扁担,但是一旦扁担两头承重之后,我根本站不起来,就算勉强站起来了,肩膀也是疼的不行,全用两只手向上托举着才能坚持一会儿。而这样的辛苦对于爷爷来说几乎是一整天的。
可是一家人的生活都在大船上,与其说大船承载了全家人的生活,不如说是爷爷奶奶的吃苦耐劳支撑了生活的全部。奶奶跟我说起那时候的行船经历,大多不是辛苦,而是危险。
爷爷奶奶都不会游泳,如果是风平浪静,阳光和煦,那样的日子还是美好的。可是江河上的天气也是说变就变的。奶奶说有一次刮大风下大雨,大风把头上的凉帽吹走了,都顾不得了,河水非常的湍急,手里长长的竹篙子根本插不到河底,一个劲儿的往上漂,雨水很快就进到船舱内,又要不停的往外刮水。船在河里颠簸的比平时厉害的多,他们以前也没遇到过,那次真是把他们都吓坏了,深怕船沉入河底。好在暴风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最终还是风平浪静了。
经过几年的辛苦,爷爷奶奶终于把家里的泥土房子换成了几间砖瓦房。再后来老船就卖给了外地人开走了,记忆中的老船再也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