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了临在,为何还需要九型为镜?
自2016年7月接触陈浪老师的东方九型课程后,就一直有临在体悟,安住于临在中,我瞬时平静满足喜悦。但我自己疑惑的是,为何有了临在这么美好的体验为基础,还需要九型对照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九型一阶复训,终于体悟到为何需要九型为镜了。因为我们平时头脑里会一直不断的进行评判,产生很多的念头和情绪,随着临在的基础提升,会旁观到自己大量的念头起伏跌宕,但这些念头是零散的,千头万绪, 还没来得及看清它,下一个念头又升起了,因此我们往往又会迷失在这些念头中。但有了九型为镜,我的念头背后都有一根主线在牵引着,它一出现我就能很快认出它,知道这又是我的防卫机制起动了,知道这又是自己型号的核心价值又受到威胁而作出的反应。现在有了临在为基础,能够与自己的念头拉开距离去观察它,在内在形成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再加上自己在九型中具体型号(人格面具),我们便能一眼识别自己的念头根源在那里,瞬时便不再掉入到这个漩涡中,一步步松动人格模式的限制,回归到我本心的自由。
2.让表达只是表达本身,不需要任何粉饰
在与同修云瑞的沟通中,他分享给我说:“有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出现,我们只是去经历它表达它,不一定这个负责情绪后都需要一个正面理由的。我们写觉察有时只是让内心的阴暗面曝光,除此以外,也许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就算我们是做一件事情,是为了求认可,也没关系,你继续去求认可,只是你一直带着觉知去做就好。无须责怪自己当下的求认可,因为我们目前还只处在这个水平,求认可还是我们的一部分,无法去除它、无法一下子拔高自己的高度,那么我们就简单认出它,带着觉知继续做吧。当你一直这样做时,你会发现自己这样求人认可行为很可笑,转化会自然而然发生。” 云瑞和我分享这些,并没有要责备和扭转我的意思,他只是在分享自己的体悟,这给我的感触非常深,在他的允许和接纳下,我愿意去看自己的真相。我发现自己前段时间的觉察日记,确实会有粉饰的成分,对自己的真实还不够深入,总想在伤痛之后,能总结出正面意义。我对内在伤痛的深入不够,面对黑暗的勇气欠缺、甚至有时候写觉察日记也有很多求认可的成分。如果写了日记,没人给我反馈,我就会有很强的失落感,这个求认可的模式一直在起主导作用。很感谢云瑞真实地呈现我的状态,让我反观自照看到真相。
3.内心对人的攻击是我人生的一大功课。
第一天入课室,我就对很多人充满了内在的攻击,看谁都不顺眼。课堂里,不断地有人打嗝,我下意识地会去寻找这个嗝的来源在那里,对每一次别人的打嗝都升起强烈的攻击性,内心有一份想要消灭他的爆怒,烦燥至极。第一天的中午,我就自己跑到房间进行愤怒静心,使劲地打枕头,直到精疲力尽。往后的几天,稍微好些了,但在最后一天的副型讨论会中,我的爆怒情绪再一次回来,这一次我只是看着这个情绪流经我。对人如此强烈的内在攻击,使我看向自己,所谓地喜欢与人交往都是幻像,我只是享受他们带给我的鲜花和掌声。
4.临在是“戒毒”的唯一解药。
近段时间,婚姻上幻像的破裂,我不愿意面对,还想在头脑里继续逃避,企图用新一段感情来盖住这个黑洞。课程前,我连续一周失眠,晚晚不能入睡,被自己折磨得精疲力尽,但就是不肯从头脑继续制造的幻像里出来,只要头脑我就疯狂地想他,难受至极,我一直知道,我还想在头脑中追求别人来爱我。
随着临在之舞和课程环节的深入,我体验到临在中,灵魂的自由和美好,没有任何束缚和痛苦,无意间,竟然与我深深不得解脱的头脑幻像拉开了距离,我依然还是看得到头脑中的一切,但我不再对此执着痴迷,沉醉其中。因为临在中的我,体验到自由喜悦的爱,在那里,鸟语花香,一切怡然自得,我本具足。
5.对于九型的体系的理解,由头脑向直觉感性转化。
第一次上完九型一阶,我就再次复习课件并另外买了九型的书籍深入研读,开设了一次一天的分享课。那时,会生搬硬套理论知识,查找相关案例便于自己举例。但这次发现,自己对课程中的人,明明直觉是对的型号,但由于头脑的干扰分析,往往就容易出错。深深的感觉到人的复杂性,并不是可以用一招一式,简单的概念总结就能深入下去的,而是需要在临在中打开所有的感官去感受活生生的这个人,同时对81种亚人格有体系性的了解和深入,才能对人较深的把握和深入。我有个同事,如果我打开感官,那么明显的9号型特点就会被发觉,但之前被自己的头脑所限制,掉入了2号型的判断中,这就是之前用脑学习九型的荒诞之处。
复训的这一次,无法从理论上总结出多么惊人的收获,但内心的能量转化自己是知道的,往往真正的意义蕴含在看不见的内在核心之中。
与人相遇,没有偶然,无论美好或痛苦,我相信,这已是前世结缘,我相信,在那永恒的凝视中所有的美好我们已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