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笑来老师的主题是“关于创业的选择”,没有成长和成长率的都算不得好的生意。根据老师这个判断来聊聊自己经历的几次“创业”。
在毕业第二年时,有位刚毕业的博士师兄拉着我聊他们在学校的创业项目,他们不想申请专利,而是想做产业化,这个点子是非常好的,实现挠性显示的一种关键技术(也就是实现把显示屏折叠放入口袋的一个途径),愿景非常好。于是我满心欢喜的,作为一个伸手党加入了他们的团队,天上掉馅饼了。如果从成长率来说,这会是一个好生意。但可惜拉到的第一份投资,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投资人是做餐饮出生,也就是赚快钱的,对团队成长可以说毫无帮助。第二点,我们的创业团队的构成有问题,我们80%都是研发出身,团队里只有一个做电销2年的小姑娘,加上我研发半路出家做营销的半吊子,完全没有营销经验,面对一个可能要5年或者更长时间才有回报的项目应该如何处理,前5年怎么存活,从单一产品怎么形成连贯的产品线,让其中一些变现为资金流,其他一些作为长期潜力股,可以说我们没有真正想清楚过。加之两个大股东互掐,再又重新找东家,股份构成也变化了。并且由于不懂质量体系,卖出的产品频频出质量问题,而原因不自知。总之2年多之后退出了。一桩好生意,但生生让我们团队做残了。
第二次算不上一次真正的创业,半路接下了朋友的淘宝店,做服装,在换季时爆款没接上,一年后关门了。淘宝这个零售平台是真的很累人,尤其是小卖家,每天都要及时上新,开直通车做广告,活动偶尔可以上,但规则也经常变化。不要说成长性,可以说非常不稳定,勉强糊口吧,所以算不得一桩好生意。
经历2次创业后,深觉创业不易,但也没有放弃将来创业的可能性。现在的工作岗位上算是企业内部创业,一个部门从无到有,前2年顺风顺水,到现在四面危机,算是碰到了“守江山”的困难。部门提供的服务不能持续的满足公司的需求,遭到各部门的质疑,部门的状态也体现了自己的状态,遇到了成长的天花板。笑来老师提到,在公司上班其实是公司付费让我们成长,何况是这种内部创业的机会,更为难得。所以,集中精力做自我投资,如果能突破这个天花板,个人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创业精神无处不在,与其左顾右盼,也许不如着眼现在,投资自己也是不错的生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