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课后作业如何渗透德育

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我们只有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教师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不是空洞说教,而要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有趣,富有实效。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育德教育呢?

一、准确选择渗透点。

1、口语交际有机渗透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子”,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认真阅读文本、仔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时,引导孩子了解一种动物的习性或特点,说清楚动物有趣之处。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朗读能力注重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比如《日月潭》一课,文章写得文质兼美,不同时间的风光各不相同,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日月潭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用真情感染学生

教师只有用真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才能真正引领孩子的成长。例如:在教学《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时,紧紧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革命的艰辛和伟人的人格魅力。教师是学生的一本无字的书,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刻下印记,为人师者更应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

三、实践体验渗透德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旨在:“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特别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推进,就是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自然、社会为大课堂,在实践中体验中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渗透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通过勇敢地探索、亲身地体验,在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如在语文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走进生活的社区、街道、公园,观察、采访、分析,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造成环境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有“精神垃圾”和“行为垃圾”还深刻地认识到:要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境。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我们不孤立地来教语文课程,就会从语文课程中找到育德因素,而不把它白白地从身边溜走。教师既要注意传授学科知识,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真正做到文道结合,育德无痕。

四、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去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课外读物《弟子规》和《木偶奇遇记》,我每天给孩子们一节课的课外阅读时间,然后每个周末两个小时的课外阅读。待他们读完之后我让他们告诉我,读了这两本书,你有哪些收获?有的说从皮诺曹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知错能改是多么的重要。有的说匹诺曹不会关心人,不爱学习,但后来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干活、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也有的说《弟子规》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要向孔融学习,懂得礼让。是的,课外阅读是开放的,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潜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而且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礼貌素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