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展4-5岁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了,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好”的朋友,当然不一定与他的性别相同,男孩女孩都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朋友也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会非常渴望和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和朋友相处时,他的行为经常会超出父母曾经给他制定的原则和规矩。
因为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事,他可能会提一些要求,或做出一些特别的事,来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控制范围,如一定要某个玩具、吃某种食物、穿某件衣服,或要求看某些电视节目,而这些都是以前你不允许的。
另外,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他的朋友面前发生变化,父母们也不要失望。例如,他会对你表现出一生中的第一次粗鲁或不礼貌,当你告诉他该做某件事时,他可能会回答你“闭嘴”,甚至咒骂你。
虽然这让你难以接受,但这种表现正是他在学习挑战权威,以测试自己自立能力的反应。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表示反对,并与他讨论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的反应越情绪化,就越会激发他继续这种不良的行为,冷处理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性心理的发展, 4-5岁的孩子可能会询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并且询问与生殖和分娩有关的器官。他很想知道男孩与女孩有什么不同,当家长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妨用简单而正确的术语回答,不要进行很长的解释,也不要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明显的难堪或严肃。
4-5岁的孩子并不需要知道详细的答案,但他应该有提问的自由,要确保孩子得到直接的回答。随着孩子对性的兴趣日益增加,他可能玩耍自己的生殖器,甚至对其他孩子的生殖器非常感兴趣。与成人的性活动不同,这只是正常好奇心的表现,不应该遭到谴责或惩罚。
那父母应该将孩子对性的探索限制在何种范围呢?一方面,孩子对性有适度的兴趣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这个阶段家长最好不要反应过度;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知道什么行为可以为社会接受,什么不可以。
因此,你可以做出决定,让孩子知道:对生殖器官有兴趣是健康和自然的;在公共场合裸体和性游戏是不能接受的;包括朋友和亲属在内的任何人均不能接触他的私处,医生和护士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父母在他感到生殖区域疼痛时检查原因的情况属于例外。
4-5岁的孩子并不需要知道详细的答案,但他应该有提问的自由,要确保孩子得到直接的回答。随着孩子对性的兴趣日益增加,他可能玩耍自己的生殖器,甚至对其他孩子的生殖器非常感兴趣。与成人的性活动不同,这只是正常好奇心的表现,不应该遭到谴责或惩罚。
那父母应该将孩子对性的探索限制在何种范围呢?一方面,孩子对性有适度的兴趣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这个阶段家长最好不要反应过度;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知道什么行为可以为社会接受,什么不可以。
因此,你可以做出决定,让孩子知道:对生殖器官有兴趣是健康和自然的;在公共场合裸体和性游戏是不能接受的;包括朋友和亲属在内的任何人均不能接触他的私处,医生和护士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父母在他感到生殖区域疼痛时检查原因的情况属于例外。
5岁的儿童大肌肉十分发达,跳高、跳舞、律动都做得很好。极喜欢绘画,会学写数目字、文字、日常的工作如穿衣、如厕、系鞋带都可以自己做。情绪稳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做事认真,有责任感,有同情心,事情做得不好感到焦虑,自尊心极强,成功时会感到骄傲。
5岁的孩子思想仍简单,专注能力可达20分钟-30分钟,很喜欢听真实的故事,对问题会生疑向。例如:为什么?怎么变成这样子?小脑袋常生问号,做事持久、有次序,会先想想才做,有耐性及恒心。很好问,成人应耐心倾听及解答。这个年龄很爱家,父母的和睦对其心理影响特别大,需要平静快乐的家庭生活。由于丰富的想象力,4岁的孩子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儿童在6岁时由于感情异常强烈,情感的高潮常常在相反的极端中摇摆,一会儿在爱,一会儿在恨,母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是自己,6岁小孩生气蓬勃、精力充沛、猛烈地向外或向内发展、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会因自己要求过于强烈,而难于适应他人。倘若遇到如意的事,能够顺利合作。但稍不称心,则大哭大闹。
6岁的孩子已经是个强壮、会走会跳,极有反叛性的儿童,小肌肉发达,喜欢练习大肌肉的技巧,手眼合作完善,食量大增,非常好动,尤其喜欢竞争游戏。能控制情感,喜怒哀乐表现无遗,感觉及反应能力十分敏捷,开始有矛盾的心理,“服从父母或是听从师长?”“喜爱家庭还是学校?”希望自己能干,但有时又觉得渺小,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又好像仍十分幼稚,很想独立但又觉得自己是个小孩,总之情绪上不稳定。
6岁儿童语言开始完善,能发表己见,好问,能解答,会明白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理解时间、空间的概念,喜欢剪贴,欣赏简单的几何图案,喜欢扮演角色。他们的社交从家庭走到学校,很看重友伴的关系,喜欢团体生活,不喜欢困在家中,对于玩具及游戏有性别之分。
6岁小孩,自以为什么都能做,其实内心很矛盾,因此成人不应完全放心让其独断独行,他们极喜欢群体生活,外界的环境对其影响极大,朋友的选择也十分重要。6岁孩子已获得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姿势、绘画、数字及其他有关的符号,利用这些符号工具,不仅能顺利地与周围人交往,还能从中了解自己。游戏是这个年龄的儿童主导性活动,通过游戏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场合的感情,既学会了解别人又可学会如何使自己适应别人。同时6岁孩子已能有意识地把自己和其他孩子相比较,并常常地公开批评他人。他们开始模仿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有的心理学家称为求同现象。有经验的家长能巧妙地利用这一点,通过树立榜样,而不是通过直接批评来纠正孩子的一些毛病。
孩子自我认知智能的发展受其学业能力、交往能力、教师、同伴和父母的态度等很多方面的影响。而家长在这几方面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则是培养孩子自我认知智能的关键。一些6岁孩子要准备进入小学,要做好心理适应的准备。家长要适时地鼓励孩子,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实际经历中体会到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另外,家长要以成长的眼光看孩子。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一分钟都有进步,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无意中却往往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他们总是会以“你还太小,等大一点才行”之类的话来搪塞孩子。家长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决定,只会滋长孩子的不自信,造成对自己的怀疑和对父母的依赖的心理。家长应当明白:有些事情,孩子已完全有能力驾驭了。即使放手让孩子去做的某些事情失败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在遭受挫折中,锻炼了胆量,总结了经验教训,孩子会因此变得更加坚强,面对未知世界的各种不测不会手足无措。因此父母应放手大胆地让孩子去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在挫折中接受教育。
7-8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动作能力
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
2、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3、认知能力
1)知觉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
2)想象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思维的发展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4)注意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都要其必然的反应方式和内在需要,自然规律不要随意违背;
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才能发展社会适应,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是顺势利导形成的;
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不要用成人理念解读孩子行为,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家长的不断学习和成长是孩子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保障,孩子应该成为家长的老师,分析研究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在成长和变化,家长的互动方式也要跟着变化,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方式、一成不变的观念是孩子厌烦父母和远离父母的重要原因。
0-3岁:充分的陪伴孩子游戏,亲密的互动、身体的抚摸和拥抱、接触,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耐力和游戏力、空间探索能力、想象能力,正面发展多于控制;
4-6岁:引导孩子的伙伴游戏能力、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以第一位的,父母的言行不一经常会被孩子发现并指出来;同时父母要耐心诚实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尊重孩子行为的同时,适当的进行奖励式引导。
7-12岁:和孩子逐渐保持距离,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孩子,不易事事关注;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孩子的身体接触要逐渐向成年人靠拢;允许孩子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想法、当孩子的行为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参与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开始和孩子做一些正式的交流尝试,学会倾听和引导,不是一味说教,除非孩子请教说,我该怎么办?
永远记住:父母不能和孩子比较,你永远要知道你比孩子成熟,所以,你知道的多是应该的,那不是你骄傲和教训孩子的资本。
13-18岁:开始学习把孩子当成年人一样对待;部分事情要主动教给孩子来处理和面对,并鼓励他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去品尝收获的果实;凡事尊重孩子的意愿,你只要让其知道: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第一时间支持你的人,这就够了,孩子会选择什么告诉你,什么不告诉你;父母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求和期待,但是你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告诉孩子就够了,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反复说,同一件事情每多说一遍,它的效用就降低一半;每个父母都期待孩子成才,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你的孩子原本就是天才,奇怪吗?问题出在,在你的心里只有一种人是天才,而不是你的孩子。
父母行动准则
紧随其后、用爱关注;
细致观察,耐心倾听;
不离不弃、亲密游戏;
积极认可、勤于鼓励;
询问原因、放弃评判;
规则清晰、奖罚明确;
言传身教、方向明了;
分清责任、各自承担;
困难面前、齐心协力。
父母行为误区
凡事冲在前面,过度保护孩子——缺乏自信;
喜欢过高期待,忽视现实需要——自我不满;
缺乏自我约束,同样话反复说——内心焦虑;
内心没有方向,言行出尔反尔——怕担责任;
总是看到问题,只批评没表扬——自我否定;
急于自我表达,无视孩子意愿——烦躁压抑;
互动僵化死板、交流缺乏进展——不学无术;
自身缺乏规范、行为习惯混乱——环境不良。
需要用心体会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开 ,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完)
作者单位: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
张晋岗(钢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