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就是苦难,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痛苦的思考才是有意义的,才会使人真正的成长。
苦难只是成长中遇到的一个部分。我们说苦难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力,那只是因为我们无法躲避苦难而强行附加上去的。
苦难本身并不值得追求,即便历经磨难也不会因此守得云开见日出。在苦难中起起伏伏挣扎了一辈子,而一事无成的人大有人在。
1.
每到夏天这高温天气,就会出现高校因为寝室没有装空调因而挤爆图书馆蹭空调或抢占宿舍楼顶的系列照片,学生们对此怨声载道。
再紧接着,新闻资讯下方的评论当中就一定会有无脑的愤怒者这样评论:大学生也太娇生惯养,这点儿苦都吃不了。
把你们放到烈日炎炎的工地上,看你们还要不要空调。
等等……
是的,社会分工不同,所受苦难也不同。相比于建筑工人,学生的条件可以说极其优越。
但是,本来是高校领导的“懒政”问题却无端地把矛头指向“大学生不能吃苦受累”这一话题。何其荒谬!
仔细想想,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观点和想法,甚至是发表过这样的评论。
呵,高校后勤不就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吗?没有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们吃这些无意义的苦头。是的,没错!把学生放在烈日炎炎之下,或蒸笼一样的环境里对于学习能有一丁点的益处吗? 并没有!
困难是我们无法躲避时被迫接受,没有其他的选择。
当我们可以避开苦难改善条件,拥有有多项选择时,那么最好的选择,必定不包含吃苦受难。
酷暑并不能锻炼人的意志,也不能磨砺心智。吃苦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并不是说谁吃的苦多,谁拥有的能力就越大。
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顶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从这个角度出发,反方向逆行推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苦难可以磨砺意志,锻炼自身,并最终拥有承担大任的能力。
你看,这这样的结论是对的吗?是真理吗?
寒门更有机会出贵子呀?穷人的孩子就定会给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呀?
可是,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是1900年以来开始不断滑落。清华北大更是典型代表。
寒门再难出贵子,逆境也难造英才。
可是,出身优越、富贵显赫的王思聪,对社会创造的价值,要远大与受苦受累的贫苦大众吧?
难道不是吗?可见苦难并不能“增益其所不能”承担起“天降大任”。
3.
还是开头说的那句话,苦难就是苦难,我们无法躲避,但它也没有任何意义。
要学会对苦难进行思考,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反思,积极总结方法,最终纠正错误达到成功。
成功比失败更具有价值,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把苦难放大到国家来看,国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纠错史。
战火、贫穷、疾病、灾害并不会使国家进步发展。真正使国家繁荣昌盛不断提高的是有利的政策和正确的改革,而这些正确的经验来源于历史犯下的错误。
有人问:大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大师:正确的方法。
问:怎么找到正确的方法?
大师:从错误中总结。
记得,苦难无意义,对其的思考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