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生唯一可以称得上嗜好的只有读书了,其他诸如饮茶、书法、美食、瑜伽等等多少都受欲望驱使,知道是对身心有益处的,有些许功利,并不如读书那般纯粹,只是很简单的享受,每当捧起书本就好像自成一界、沉浸其中,而我也曾偏执出离,之所以成长为现在的样子,绝对是阅读在保驾护航。最近又在重读《资治通鉴》和《曾国藩全集》,我习惯在尘世中辟得净土,与先贤对话,仿效曾公为己取名“涤生”故事,修己正身,曾公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从14年元旦开始修习瑜伽以来,未曾有一日间断,至今已是1248天,瑜伽有传:“会让你停留在开始修习的那一天”,不论身体精神,我在用日日践行来验证这句话并无一丝浮夸。读书也是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会成天渊之别。随着时间的流逝,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百天看,差略有差异;但是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增加的是学识修养,不变的是容颜心态,万里归来年愈少,你愿意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
一个人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融进灵魂,加上生活历练,沉淀出只属于自己的气质和智慧,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就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读书,让我在俗世红尘中保有阳春白雪的趣味,成为一个有温度、知情趣、勤思考的人。
我们都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自己就是从县城走出去的人,知道游览大千世界对于拓宽人的认知边界是何等重要,所以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强调“见识”是决定一个人可能达到高度的最重要的品质,因为用脚丈量过的地方可以是一个人的整个世界。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行路也是一种阅读,一种用眼读的有字书,在翰墨书香、字里行间行走,穿梭于古往今来,于帝王将相、宗师巨匠交流;一个用眼、身、心读的无字书,在感受、阅读天地万物,用身心体验风轻云淡、一草一木。
高晓松那句很火的: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孔子曾教:“不学诗,无以言”,这是读书学礼,我也要加一句:“不远行,无识见”,就是要尽可能的增长自己的见识,有见识则敦品厚重,才真的可以“一张嘴定乾坤”!在尽可能多的行路中,我们一定会经历很多,欢欣的、悲伤的、快乐的、痛苦的,所谓见多识广,不就是让我们的心胸被诸多经历、诸多情绪撑得更加宽广吗?以更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所谓豁达,就是操心、虑远之后、以眼界见识为支撑的人生格局。
行走于尘世,每个人总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的际遇也各不相同,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也注定是有缘遇到的人,有的是来扶持的,有的是来打击的,我从来不会说、也不提倡什么应该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还要感谢那些挫折、磨难、甚至是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不知道这类道德说教从何而起,以德报怨从来就不是我的选项,感谢家人、感谢亲友、感谢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贵人,人的生命、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对待烂人就要第一时间强力回击,更别提感谢了,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善良的人的保护。我们要学会取舍,没必要把太多的人请进有限的生命里,用心对每一个值得用心的人,和有缘共行的人相互扶持、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