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又到信用卡账单还款日,很是惆怅。账户已欠费,透支太多,急需续费。
我们都知道银行账户就是把钱存进去,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对于钱,银行是很认真的,储户也是很认真的。一旦出现欠费,就不能再次提取现金。透支信用卡,不按时还款,就会出现滞纳金以示惩罚,再不还拉入黑名单,会影响你的贷款买房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告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还款。
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种情感账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看似随意支取,其实里面大有文章。情感账户里储蓄的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
举个例子,一个三岁孩子摔倒了,坐在地上哭。从这个几乎每天都发生的生活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情感账户”一些信息。
一种妈妈说:“有什么好哭的,谁叫你走路不看路?赶紧起来拍拍裤子!”一共三句话,账户被消费三次。
有什么好哭的——孩子的情绪不被接纳;
谁叫你走路不看路——孩子的行为被否定;
赶紧起来拍拍裤子——孩子的行为被指责。
另一种妈妈会走过去温柔的扶起孩子,查看孩子身体,抱住孩子说:“宝宝一定摔疼了是不是?啊,有个小伤口。没关系,妈妈给你吹吹,再贴上神奇创可贴,现在你是不是感觉好点了呢?”这次是妥妥的储蓄行为了。
宝宝一定摔疼了是不是——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抱住孩子——肢体行为表达接纳;
有个小伤口——客观描述事实;
没关系,妈妈给你吹吹,再贴上神奇创可贴,现在你是不是感觉好点了呢?——积极心态,引导孩子正面处理问题。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这使别人对我更加信赖,必要时能发挥相当的作用,甚至犯了错也可用这笔储蓄来弥补。有了信赖,即使拙于言辞,也不致开罪于人,因为对方不会误解你的用意。所以信赖可带来轻松、坦诚且有效的沟通。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减少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
这就仿佛如履薄冰,不得不谨言慎行,察言观色。到处都弥漫着紧张的空气步步为营,处处设防。事实上很多团体、家庭和婚姻中都充斥着这种气氛。
平常从来不带小孩,却要求亲子关系融洽;平时从不维护人际关系,却要求别人在关键时候帮你一把。 越是亲密的关系,比如亲情,越需要投入,要往情感账户不停投入,有存有取,亲情才能维护,透支账户,亲情将名存实亡。情感账户的维护,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 比如父亲平时从不带小孩,某一天被要求带孩子,那将是很困难的。孩子跟你一直没有交流互动,你在他眼里就是个陌生人。孩子跟陌生人没有安全感,不愿意跟你在一起,那是很正常的。
情感账户欠费早已存在,只是你没有察觉而已,在某个关键的点,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了,就像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你和孩子的疏远由来已久,在这个时间点孩子长大了,有能力跟你抗衡,所以表现出来。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储蓄。由于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信赖很容易枯竭。你是否有过这种经验,偶尔与老同学相遇,即使多年未见,仍可立刻重拾往日友谊,毫无生疏之感,那是因为过去累积的感情仍在。但经常接触的人就必须时时投资,否则突然间发生透支,会令人措手不及。
设想一下,如果你开始存钱到情感账户里,结果会怎样?对他好一点的机会其实很多,比如关注他觉得重要的事情,并给予支持;或者在他做事的时候,走过去问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还可以带他出去看电影或吃美食。又或许最重要、最有效的投入只是听他说说话,不要插入你的判断,不要老把自己的过去搬出来,只是单纯聆听,试着理解他,让他知道你在乎他,并且尊重他。他未必会马上做出回应,还可能满腹疑问:“爸爸又想干什么?这一次妈妈又想用什么新招儿在我身上?”但只要坚持下去,存款总会增加,赤字会越来越小。
牢记一点: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建立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时间。如果因为他反应冷淡或者不以为然就不耐烦起来,那就是前功尽弃。千万不要这样去指责他:“我们为你做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你怎么这么没良心?我们想要做得好一点,你这叫什么态度?真是太不像话了!”
当然,保持耐心很难,不但需要积极的态度,还要对影响圈有所关注,要循序渐进,切忌为了获得真相而破坏事物本身。事实上速战速决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