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小我”,以前我把“小我”跟“自我”有一些混淆。
我觉得别人夸我的时候我很开心,我会觉得开心的那个东西就叫做“小我”。我今天听完课后,觉得还可以再细分一下,开心的东西不叫“小我”,叫“自我”会更合适一些。
什么是“小我”及“小我”的六个把戏
什么是“小我”呢?老师有一个特别好的解释:“小我”就是那些僵化了的思想,或者僵化了的念头。
小我的六个把戏:1、第一个把戏:我是对的;2、第二个把戏:你是错的;3、第三个把戏:掌控;4、第四个把戏:拒绝被掌控;5、第五个把戏:挣扎求存;6、第六个把戏:掩饰
第一个和第二个把戏: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两个大家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有很多时候为了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而坚持的一些观点。
坚持到什么程度呢?坚持到就是刚说的僵化的程度,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办法变通。
第三个和第四个把戏:掌控、拒绝被掌控
我们在很多关系中,很多关系被破坏,很多关系扭曲都跟“掌控”和“拒绝被掌控”有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夫妻。
妻子对丈夫有要求,要求丈夫要这样子去叠所有的衣服,叠所有的毛巾。
这个要求某种程度上来讲会上升到一个“掌控”的程度,会变成说:诶,你怎么不好好叠啊?你叠好一点会死,你怎么这么懒呢?
不同的情形下,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变通的,可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变通?
我们不愿意变通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小我”在作怪,因为“小我”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是不愿意把你坚持的信念去做转换的,哪怕坚持这个信念带来的结果是负向的。
先生可能就会有这样的一个叫做“拒绝被掌控”的情形发生,一般每个人“拒绝被掌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在这样的“掌控”跟“拒绝被掌控”的关系当中切换的。
在这些关系当中,很多事情就变得不是原来的那件事情,他上升到其他层面,上升到两个人是不是相爱,性格合不合适之类的高度,其实并不是这样。
这都是“小我”的一些把戏,他在“小我”把戏里面,一个人通过这些把戏想干嘛?
其实就是“小我”要活下来,活下来的方法就是不断的让他作用在你的生活中,让你不断的去运用它,甚至运用成一种习惯。
会看见很多妻子或母亲身上会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习惯,语言习惯都是非常自然的,就是这样发生的。
第五种把戏:挣扎求存
“小我”会很挣扎求存,“小我”挣扎求存的方式就很简单,制造出很多纠结,制造出很多矛盾。它在你的头脑里喋喋不休的说给你听了,这也是“小我”生存的一个方式。
第六种方式:掩饰
掩饰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有一个人他跑进办公室跟所有人说:今天有一个很好看的电影哦,我们一起去看吧。
大家就兴高采烈的去了,看完电影发现这个电影超难看。
这时候这个人会做些什么呢?他可能会做一件事情,跟大家争辩说这个东西其实很好看,是你们没有看懂。
或者去解释写影评的人都是不懂啊,然后还误导了他呀,反正说来说去就是他会生出很多的解释,来掩盖一开始他可能误导了大家这样一个事实。
但实际上如实如是说的就是你就直接承认不好意思,误导大家,原来这么难看,没有人会怪你。
可是我们很难去做到这样子:如实如是,因为我们的”小我“不允许,所以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我们所有人都会活在"小我“的世界里面,就是因为"小我"的这些东西。
我们会有很多不如实如是的地方。为了要掌控别人,或者拒绝被掌控,说明自己是对的,或者要说明对方是错的。
我们会制造出很多的思想,制造出很多的争执,制造出很多的要求。
我们的关系就不再是原来那样纯纯脆脆的了,而是纠缠着很多是非对错,纠缠着很多要求、投射等等。
我想起我有个老师,他说:其实我们没有人是真正的在在跟一个人在一起。
就是他其实如果你真的纯纯粹粹的是跟一个人在一起的话,那你就是“经验”这个人,“如实如是的经验”这个人。
同样你在“经验”他的时候,他也会“如实如是的经验”你,一个很纯粹的你,而不是两个“小我”在互相的斗争,而互相的比较,互相的去玩这些游戏,是不一样的。
怎么摆脱小我的控制呢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问的好像“小我”是另外一个东西跟自己是完全分开的,其实也可以认为它跟自己是完全分开的。
怎么摆脱“小我”的控制呢?
首先你要明白你和“小我”是一体的,“小我”就在你的里面,但我们确实有这个能力去看见“小我”的把戏。
就是当你在跟一个人争执在僵化一件事情,在僵硬在那里的时候,其实你可以去看见,看见原来这是你背后的一个执着。
当你“看见”的时候,你可以重新思考,你需要这样子“被玩”吗?
你需要这样“自己玩自己”吗?你需要在这个关系里面这样去运作吗?
或者对你来说一个关系的和谐重要,还是此刻证明你是对的重要,还是证明此刻他是错的重要,还是让自己去掌控别人重要还是拒绝被掌控重要?
当你内在“看见”自己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摆脱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