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主场的雷霆队,最终以三连胜战绩结束,本场和爵士队之间地较量,是前者“天赋”和后者“团队”地碰撞。
最终结果是前者以胜利告终,但不禁想问的是雷霆队真的是赢在球员“天赋”上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至少从本场比赛的全过程来看,雷霆队在最后时刻实现逆转,绝不是单单因为三巨头球员发挥出色那么简单。
除雷霆队自身发挥较好,更为重要的是爵士队的年轻球员由于经验缺乏吃了大亏,尤其是米切尔的“冲动表现”。
“天赋”固定能在比赛中发挥一定优势,但“团队”篮球才是制胜法宝,要不然本场比赛爵士队怎么会领先大半场?
回顾雷霆队和爵士队的较量画面,还是能看得出“团队”篮球明显优胜“天赋”篮球,至少有不少细节中看来都是如此。
从比赛一开始的雷霆队得分方式中,也看得出球队打法单一,也是逆转对手前的最后一次领先比分。
雷霆队的单一打法几乎可以说是整节都是如此,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威少和亚当斯之间地挡拆配合。
再有就是乔治依靠个人能力,在突破中的一次华丽转身得分,不过依然是“天赋”篮球地展示而已。
反观爵士队这边,正是依靠全队配合,打得行云流水,轻松地在客场获得9分领先优势结束第一节。
次节的“天赋”篮球就更加明显,雷霆队在第二节大部分时候三巨头仅有威少一个人在发力。
雷霆队的前六个进攻回合,虽然打得比较流畅,但乔治和安东尼完全没有参与到进攻中。
没有挡拆,没有篮板,没有进攻,连最起码的无球跑动都没有,这就是雷霆队夏季引援两大巨头的表现。
尽管在第二节末段,乔治和安东尼参与了进攻,但依然是熟悉的接球投篮,背身单打,持球中投。
从第三节一开始,到雷霆队开启反攻之前,球队的分差最多达到17分,这挖的坑真的是挺深的。
雷霆队之所以在下半场一开始,就陷入得分荒,最主要的是球队打法依然没有任何改变,球员还频频失误。
特别是威少在组织篮球运转时,过于依靠个人能力,这点跟后面开启反攻大潮时的表现对比也是非常明显的。
要说雷霆队开启“填坑”节点是什么时候?具体是在威少分别和乔治、安东尼传导球开始的。
威少开始带动队友,尤其是另外两大巨头得分之后,直接把爵士队打停为止,这也是转折点。
自从开场2比0领先之后,威少在对手叫完暂停后的一次抢断过程中,完成快速上篮,再次实现领先。
至于在比赛最后时刻,雷霆队之所以能够紧咬比分,最终实现17分的大逆转,那跟爵士队自身的失误有很大关系。
近来爵士队球员米切尔表现非常惊艳,特别是进攻端不单能突能投,并且也能带动队友,但年轻的学费还是要交的。
比赛最后时刻,当爵士队落后三分时,进攻时间还有12秒,但过于着急的他三分出手,根本没有很好地组织那次进攻。
雷霆队在过去三个主场中,对手分别是森林狼队、马刺队和爵士队,都是差不多的赢球剧本:大比分逆转和险胜对手。
当然雷霆队不仅仅具有“天赋”球员,更为关键的是球队球员的防守积极性,这点是在联盟球队中做得较为出色的。
不管是过去赛季只有单核的威少,还是新赛季拥有三巨头,雷霆队一直保持着强悍的防守体系,或许跟“天赋”有得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