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凯歌~
本文约8100字,预计花费您的阅读时间为35分钟。
今天分享的是,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制作新媒体配图,丰富我们的内容,吸引用户在内容上多停留。
随着现在互联网内容的内卷加剧,很多创作者不再局限于文字创作,而是开启了图文并茂模式。
例如:一些枯燥的文字讲解搭配一张可视化的图解,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明白原理。
同样地,思维导图也具备这样的功能。
一、用思维导图运营微信生态圈
如果你有关注过我的公众号(公众号名:凯歌设计笔记),就会发现我的很多文章末尾会放上一张思维导图。
这个思维导图,其实是我写作前搭建的一个简单的写作框架,这个框架就可以作为一个总结。
事前搭建框架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正式创作时,一方面能防止自己忘记自己要写什么,另一方面能避免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的尴尬情况,最终只能像挤牙膏一样慢慢吐,从而提高跑题的可能性。
(一)公众号文章配图
写一篇文章前,我会先构思一下这篇文章的总体架构。
以观点文为例,我通常的思考模式如下:
第一步,思考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第二步,围绕这个核心观点,拆分出若干个分论点。
第三步,围绕这些分论点,寻找相应的论据(例如数据图表、理由、案例)进行说明。
第四步,对部分信息进行额外处理。
第五步,对整篇文章进行简单总结。
具体来说:
第一步的核心观点,我通常会放在一张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里面。因为这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看到核心。
第二步的若干分论点,则安放在中心主题的下一级子主题中。
第三步各分论点的论据,再放在更下一级主题中。
第四步的额外处理,如果需要对导图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归纳,我们可以善用思维导图的概要、外框等功能进行单独圈点。此外,如果发现不同论点间的信息有关联,还可以使用关联线等功能进行连线,让读者能一眼看出这两个节点是存在某种关系的。
最后一步就是总结。当然总结一般并不需要再做一个导图,而是把重点知识再复述一下即可。
这样,一篇文章的整体架构如下:
如果是需要连续思考,要一步一图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作图的过程中,每进行一步,就截一张图,放在正文相应位置。
当全部步骤完成后,我们可以加一个总结性的概览,将整张图导出并添加到正文。
这种一般多见于教程、解谜类的文章。
(二)小绿书(图文公众号)配图
小绿书也就是图文公众号,图为主,文为辅。
在小绿书中,我们的内页最佳尺寸是竖屏的3:4宽高比。
比如下图(这是一张标准的3:4宽高比的图):
我们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注意控制一下内容的排版,尽量让它整体结构接近3:4的比例。
常见的操作如下:
1.将中心主题改成竖排文字
当中心主题过长时,可以试着改成竖排文字。
根据我过往的软件测评,支持竖排文字的导图软件有:TreeMind、迅捷思维导图等。
当然也有的思维导图软件目前还不支持竖排文字,那么可以把中心主题的宽度拉到最窄,让其一行一个字,形成“伪竖排”。
PS:
①如果标题中涉及到比较窄小的特殊符号(例如冒号、引号),可以在节点内换行(通常操作是Shift+Enter),让这个符号单独一行即可。
②这种“伪竖排”的方式不适用于数字和英文字母。
2.缩小或扩大间距
如果本身内容有一定量,离3:4差距不大,那么可以考虑适当缩小或扩大间距。
3.增加图片或图标
如果本身内容不多,离3:4差距过大,那么我们可以添加一些图片或图标,来增加版面丰富度。
但是要注意,增加图片或图标,一定要与内容相关。
比如说,你做一张关于育儿知识的思维导图,那你就不能发那种商务谈判的图;同样,你做一张中小学数学知识的导图,就不能放一张青花瓷的图(除非瓷器只是载体,本身是要我们探究瓷器的体积、表面积这些与数学有关的东西,那可以添加)
4.删减文字
思维导图的字数不宜过多,否则就是长着思维导图模样的Word文档。
同时,各个节点之间字数差距不能过大。
什么意思呢?
假如说有一个中心主题,下面有4个节点。前三个节点都是6、7个字,但第四个节点却有20个字。
很多思维导图软件在导出成图时,其边界的框定会考虑到整张图中元素的极端位置。也就是这个导图边界势必要拉到这个最长的节点之后(如下图所示)。
这张图很明显,为了照顾第四个子主题,整张图被横向拉宽到了2:1的宽高比,这个尺寸既不太适合发小绿书,也让右上角产生了大片留白。
但如果删减子主题4的文字,然后导出,就会变成这样(如下图)
这一张就接近3:4的宽高比了。此时我们只需要对边角进行微调即可。
(三)用思维导图运营朋友圈
朋友圈的运营也是私域运营的重要一环。
我们知道,朋友圈的图片格式是九宫格式的排版(每行最多3列,每列最多3行)
如果只有一张思维导图,那么直接上传即可。不过,即使单张图的预览图不会缩减尺寸,也要注意宽高比不要畸高或畸低,否则形成的条图预览图就像一根针一样,需要点开才能看清具体内容。
这对于浏览朋友圈的用户来说,就无法一眼看到重点。
如果有多张思维导图,这条朋友圈的图片预览图会统一为1:1尺寸,长图会截取中间部分,剩余部分需要点开才能看到全貌。
1、如何让用户直接在多张预览图中看到所有内容?
(1)控制内容排版
整体的逻辑架构不要太“瘦”,也不要太“胖”。必要的时候,将各个分论点剥离出来做成自由主题,让它们在每张图中单独“变成”中心主题。
(2)控制内容层级
用于发朋友圈的导图,单图内容不要太多,层级要简单一些,不要超过3个层级。
2、朋友圈的文案如何操作?
文案写什么?——写重点
思维导图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它的每个节点都是点状信息(字、词、短语、单个句子),其分支线仅代表这些信息有关系。而具体有什么关系,思维导图并没有给出明示。
这样,我们就需要文案来讲述导图背后的故事。
我们知道,在手机端,朋友圈文案只能显示前五行,第六行以后的内容,需要点击全文才能查看。
因此,要遵循“结论先行”原则,把重点前置,具体的细节可以放到后面。
有些写作爱好者会给自己精心设计一个开头,例如:“见字如面,我是XXX”“我是XXX,与你一起终身成长”或者一些没什么用的金句,再加上各种emoji,还专门弄空行。
这种操作虽然不是不可以,但只有是真的喜欢这个人胜过他的内容的,才会去关注。因为这种操作只对铁杆粉丝有用,对于获取新粉丝而言,还是避免为好。
前五行被这些东西占据,无法预览重点。对于陌生人或效率控来说,在内容爆炸的互联网世界中,他们大概率是手指一划,继续看下一个人的朋友圈。
朋友圈文案的开头其实和新媒体写作一样,要让用户一眼看到核心,激发他们查看全文的欲望。
3、思维导图美化
(1)统一模板
统一模板的目的是保证视觉连贯。如果不连贯,容易给用户一种错觉:这些内容不是一块的。
同一个账号,不需要所有文章的导图全部用一个模板,但同一个系列、同一个主题、同一篇文章,一定要统一风格。
(2)配色简约
配色数量控制在3种以内,否则过于花哨,容易辣眼睛,影响阅读体验。
二、用思维导图制作小红书配图
小红书笔记的内页制作方式与小绿书一样,此处不再赘述。
但要注意小红书的一个不太人性化的违规判定:引流。
小绿书因为是微信生态的一环,它可以让我们丝滑引流到私域。但小红书不行,一旦被薯队长逮到,轻者警告+限流,重者永久封禁。
因此,如果我们要同时发小绿书和小红书,不能直接将小绿书的那张复制过来贴上去。
我们要对相应的源文件进行处理,去掉敏感信息和引流信息,然后重新导出一份新的图片上传小红书。
※此外给大家介绍一下卡片笔记
卡片笔记,是思维导图最好的互补工具。
一般来说,思维导图用于搭建宏观知识体系,而卡片笔记,则是用于描述微观的细节知识点。
关于卡片笔记的详细事项,可以向DeepSeek提问,或者阅读这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德】申克·阿伦斯 著),这里不赘述。
当我们发现有些思维导图的尺寸不适合发布小红书时,不妨将这些内容拆分,制作成卡片笔记。
(一)哪些工具适合制作卡片笔记?
1.PPT
我们日常使用的PPT,就是一个很好的制图工具。
用过PPT的朋友应该知道,它的默认页面是横屏的16:9尺寸。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页面尺寸的更改,让它变成竖屏的3:4尺寸。
下面就是两张PPT制作的卡片笔记的样图:
2.可画Canva
可画Canva是视觉设计平台,它可以设计多样的物料,如手机壁纸、海报、详情、公众号封面头图等。当然,小红书笔记页面也能设计。
由于该平台部分素材需要订阅会员,因此,如果我们对设计要求不高,筛选不需要会员的模板来制作即可。
像稿定设计、创客贴这样的工具也适合设计物料,但如果没有充值会员,导出的图会强制带水印,而可画Canva不会强加水印,因此优先推荐。
下面是用可画Canva制作的笔记样图(标准的小红书尺寸)
3.MD2Card
MD2Card是一个AI工具,可通过用户提供内容,自动生成卡片笔记。
优点是全免费,导出无水印,还可以自定义排版方式与尺寸。
不过也有两个缺点:
①网站响应较慢,繁忙时可能会打不开
②要能看懂Markdown基础结构(内容的编辑通过Markdown代码进行)
由于这个工具我用的不多,暂时只发现这些,因此不做过多评价。
(二)卡片笔记的设计要点
1.内容为先
思维导图的内容呈现逻辑是:根据生成的内容,确定整体页面尺寸(内容确定版面)。
而卡片笔记的内容呈现逻辑与思维导图相反,是往限定尺寸页面中填充内容,然后调整内容(版面确定内容)。
常见调整内容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删减文字
上传到小红书的卡片笔记,作为新媒体传播物料,此时就不再是给自己用,而是要给用户看。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带着“用户思维”、“甲方思维”去制作。
在快节奏的当下,人们刷小红书,看别人作品时,优先看到的是封面和标题。
如果你制作的页面内容很多,重点不清晰,标题又平平无奇,那么用户们大概率是不愿意点进来的。
因此,设计页面时,一定要注意删减。
哪些内容和元素可以删减呢?通常有以下几类:
用户不感兴趣的(不感兴趣,大概率就不会点进去看)
无关紧要、不涉及自身利益点的案例(用户只想知道这个知识对自己有什么用,而不是给别人带来了什么成果)
难以理解的(毕竟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人是懒得思考的)
(2)同义替换
有时候,有的文字虽然简洁,观点也很明了,但言辞很犀利,让用户觉得不舒服。
那么同样的措辞,我们可以换一个有温度一些的。
例如:“凡是XX做得不好的,都是穷人”,这句话简单粗暴,虽然是社会现实,但任谁看到这种话都可能会不舒服甚至破防。因此不如替换一个相对“有温度”的表达:“这一点如果做不好,是没法变富的”
(3)可视化处理
有些原理比较难懂的事物,纯文字难以让用户理解。但如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将内容变成流程图、思维导图、具象的图片、数据图表等,可能用户一下就懂了。这样的内容,一定要进行可视化处理。
当然,可视化思维对人脑的抽象归纳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程度的烧脑。
2.适度设计
有些精致女生设计东西很喜欢花里胡哨,加一堆点缀、可爱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装饰。再加上本身的内容,整个页面就非常凌乱拥挤,影响阅读。这和那些二流网红带货的智商税产品一个道理,中看不中用。要坚决避免这种行为。
在平面设计领域,并不主张过度设计。优秀的设计一定是恰到好处的。
作为知识物料,我们要优先为内容服务。
当页面上的空间较少时,优先把C位让给内容。
当设计元素比内容本身更抢占用户眼球时,要果断删减这些元素,让整体视觉感简洁清爽。
三、用思维导图制作其他平台的配图
除了公众号、朋友圈、小红书这些,很多新媒体平台(如知乎、简书、百家号、B站专栏、今日头条等)也支持写作,其基本方法论与公众号、小红书、小绿书是相通的,在此不一一赘述。
不过,需要强调一下关于图片呈现方式不同的两种处理要点:
(一)连续型图片呈现模式
连续型呈现模式,意思就是图片可以融入正文,与正文完美衔接。
有些内容创作平台是专业的写作平台,其图片是可以放在正文中的(如公众号、简书、知乎、百家号、知识星球文章等),这些导图就无需过于在意尺寸,它在正文中会以原本尺寸呈现。
(二)不连续型图片呈现模式
不连续型呈现模式,意思就是图片不能插入正文,无法与正文衔接。
有些内容创作平台并不是专业的写作平台,其图片不能放在正文中(如小红书、小鹅通动态、知识星球动态等),它们有单独的图片区,并且有数量限制和预览图尺寸限制。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处理:
1.使用统一尺寸的模板进行创作
一般图片区的预览图比例为1:1,如果有多张图,要限定在1:1页面中进行内容填充,这样可以让用户在预览界面中就能看清全貌。
2.注意引导用户的视觉连贯性
如果文案中有涉及到引导用户看图的(例如:“下面这张图就是我制作的关于XXX的思维导图”),势必会让用户的视线离开文案区,转到图片区,从而让用户的视觉发生偏移。
在短时记忆作用下,用户看完图,再继续阅读,就可能会一下子找不到刚才这段文案在哪里了。
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用户而言,他很可能需要再从头浏览一遍。
因此,我们在文案的优化上,可以对要看图的那段指引词做点手脚:
(1)善用分隔线与空行
假设引导看图的文案是“这张图就是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你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①在这句文案前面和后面各空两行;
②在这句文案前加一个或多个emoji,后面也加一个或多个emoji。
如下列排版所示(此处双横线表示空行):
--
--
👉👉👉这张图就是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你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
(2)加粗&加大字号&更改颜色
如果创作平台支持加粗、加大字号、更换颜色,那么对于引导文案,一定要进行相关操作,提高引导文案的辨识度。
3.优化引导看图的文案表达
如果图片不止一张,我们的引导文案一定要对号入座,指明谁对应谁(例如:“图1是我最近的成果”“图4是我总结的一些误区”)。
如果只是单纯的“下面这张图是关于XXX的思路”,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情况,让读者一头雾水:“这是哪个?第一个图还是第二个图?”
四、如何让思维导图成为营销自己的神器
我们知道,现在是自媒体时代,整个社会的创作者数量在不断上升。
即便是优质内容,也要面对“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扰。
(一)多分享
我以前就是输出太少,又不爱分享。但自从我发现我沉迷笔记领域不能自拔时,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学会分享。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从前年7月份开始,在国内职场教育领域的头部品牌——秋叶开始学习。
一年来,累计参加过7个训练营。
这些训练营有PPT、有PS,还有小红书、AI等。
每次听直播课,我都会边听边记录笔记,然后会在第一时间把PDF发到训练营的大群里,无偿分享给大家。
这种无偿分享,也倒逼了自己要认真听课,认真学习,否则容易辜负了“课代表”的形象。
7个训练营,我每个都是这样做,争取做第一个分享笔记的人。
后来统计了一下,这7个训练营中,我获得了4个精英学员,2个优秀学员,1个普通学员。
去年的AI设计变现营上,秋叶的团队还给我颁发了一张笔记达人的电子版小卡片。
(二)打暗广
相信你一定见过或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你加入了一些低价的训练营,这些训练营,是创作方的引流产品,一般是供用户体验的。下单后,会有助理老师加我们进入这个微信群。微信群里人很多,二三百号甚至四五百号人。还没等助理老师发链接,就有一些牛鬼蛇神冒出来,无视群规,发自己的广告刷屏,完全把群当做自己的地盘。而这些广告的文案,乍看之下又完全看不出是不是这个群正式的链接。当你点进去看了一会,才发现,错了,这是其他那些广告号发的东西。
很多二流营销课教人的套路,还是很多年前的人海战术。
而现在,优质的营销策略,一定不是给用户制造麻烦,而是给用户提供选择、提供链接路径。
在别人的群里,我不可能光明正大地贴二维码给自己打广告,那我就换一种方式——提供价值,让价值覆盖广告的负面影响。
正文记录笔记,在最后一行提一嘴自己。
而我能提供的价值,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将重点信息梳理,让其他人更加一目了然地看到重要知识点。
节省他人的时间与脑力消耗,就是一种简单的利他方式。
我有一套竖屏导图模板,在模板的最下方有一行小字:“凯歌笔记设计工作室”“公众号/知乎/简书/小红书:凯歌设计笔记”“知识星球:凯歌思维导图写作教室”。
这套模板本来是我用来写读书笔记的,但一些训练营的课程,也可以用上。
这样,用这个模板做的笔记,其实就相当于一张“软图”(你可以理解为导图型的软文)
有人看到并对我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他自然就会顺着名字去搜。当然即使不感兴趣也不要紧,正文的笔记内容,他们大概率是会感兴趣的(因为绝大部分的人是懒得写笔记的,更不会使用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竖屏思维导图)
这种方式,其实也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①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产品与服务。
②声明笔记的版权,防止别人抄袭盗用。
(三)多参加活动
有些训练营,会从学员中招募志愿者团队,帮助整理一些直播答疑的文字稿。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粥左罗老师的30天公众号运营训练营。
这个训练营,中间会穿插几次直播分享。这些直播没有回放,需要整理团先用录音识别文字稿,然后进行删减、整合有效信息,分享到学习文档库中供大家以后复习用。
当然,我是主动报名了文稿整理团队。前三次的文稿,除按时交付外,即使没有要求,我也主动额外做了一张思维导图,与文字稿一同分享给了大家。第四次直播那两天因为有点忙,就没来得及做思维导图。
在大家面前多展现自己的核心技能,也是推广自己的方式之一。
(四)多参与互动
用思维导图展现自己的思考力,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账号展示,我们还可以“借势”,借别人的流量来展示自己。
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的评论区,不仅可以发文字信息,也可以发图片了。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我前段时间购买了粥左罗老师的终身成长社群,粥老师会经常分享一些好的文章,我读了几篇感兴趣的文章后,顺手制作了思维导图,并发在评论区,充当起了“课代表”的角色。
不过粥左罗老师本身就是写作大师,逻辑表达能力惊人。给他的文章写思维导图,基本上可以说直接摘抄小标题和段首就完事了。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会按照我的理解,再整理一份,并加入一点我的想法。
五、思维导图的版权问题
新媒体代表着流量,流量代表着商业。
因此,做新媒体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行为。
而目前市面上的思维导图软件,所导出的成图都是不能随意商用的。
如果我们不充值软件的会员,那么我们没有商用的权利。所有成品的导图,也都会强制上水印,我们只能私下学习使用,不能对外展示。
如何避免商用侵权风险?
首先,你要思考一下,思维导图对你来说是不是刚需?
1.如果不是刚需,那么你真的不需要展示导图。
2.如果是刚需,那么,你看看你的新媒体账号,是你个人号还是企业号?
个人号,那么你只需要购买个人会员。个人会员制作的图,只能用于个人账号。
企业号,则必须购买企业会员。企业会员制作的图,可以用于企业账号,也可用于个人账号。
如果你想用思维导图为新媒体赋能,又不愿意为思维导图软件付费,其实也还有一个可行但效率较低的手段:用PPT制作。
PPT作为极佳的演示工具,它其实是可以作图的。
我们在页面中可以插入形状,形状中是可以插入文字的(可用来做中心主题)。
插入文本框,作为下级的论据。
插入花括号,可以作为导图节点的连接线(如下图所示)。
这样,一张简单的导图就呈现在PPT页面上了。想导出成图,可以另存为jpg或png格式即可。
但PPT毕竟不是思维导图软件,如果频繁更改内容,那么对应的形状、花括号都要进行多次变动。因此,建议完全定稿,确定不再修改后,再进行制作。
在一些商业定制活动中,PPT其实是一个常用的设计工具。
另外,除了思维导图本身,还要注意字体的问题。
做过平面设计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们电脑中预设的微软雅黑字体,是绝对不能商用的。据说曾有过这样一个侵权案例,因为某家企业使用微软雅黑创作,被方正告了,赔得这家企业直接关门了。
有不少导图软件不支持那些可商用的字体,或者支持的字体中,可商用的就只有一种,还特别丑,阅读体验差。那么这样的软件,你要慎重使用。
在此推荐一些我常用的免版权的字体:
Oppo Sans系列
Misans(弥散系列)
HarmonyOS Sans(鸿蒙系列)
思源系列
站酷系列
阿里妈妈数黑体
优设标题黑
如果你需要挑选思维导图软件,在氪金买会员前,一定要试用,先看看它的字体能否支持一些免版权字体。
根据我以往的测评,能支持较多字体的导图软件有:亿图脑图MindMaster和XMind。
六、总结
新媒体是每一位知识创作者必须经营的一项工作。我们可以用写作,可以用画图,可以用PPT,可以用AI……当然也可以像我这样,用思维导图。
关于思维导图助力新媒体运营,相信还有很多我没有挖掘出来的点。今后也会继续深耕,把思维导图这个手艺做到极致,也欢迎每一位对思维导图感兴趣的朋友参与交流。
本文分享到此结束,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