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卢丹丹的《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这本书,一些读书笔记记录于👇:
>> “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最重要的事,和重要的人在一起,不在不重要的人与事上消耗能量。”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事。我告诉自己专注于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就可以,但这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和耐心,我通常做不到。因为人总有懈怠的时候,没有目标的指引,就容易颓丧下去。所以,现阶段很重要的是,我要找到我的目标。
>> 夫妻俩是患难与共的伴侣,一个人在前面闯时,需要另一个人在后面支撑。现阶段你最重要的是事业,而我最重要的是家庭。”所以,她做了4年的全职妈妈。
出于与作者同样的目的做的全职妈妈,只是,她那么成功,育儿事业家庭都管理得游刃有余。我要好好学习,至少在育儿与家庭上。
>> 一份工作,如果它无法满足以下3个条件之一,你就可以考虑辞职了。第一,有前途;第二,有‘钱途’;第三,自己喜欢。”
我的愿望是能够有一份工作满足以上3个条件且还能时间自由,至少自由到我可以同时照顾到家里。
CHAPTER 01 情绪管理,是值得一生学习的功课
>> 所谓情绪管理,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多的是一种唤醒,唤醒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情绪,从内心去接纳自己,进而改变自己。当我们知道情绪的源头是自己,就会做出更多的内省与改变,而不是向外索取。
既然已经接纳了自己,为何还要去改变自己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内心深处想要改变自己,继而行动起来。
01 你那么生气,真的是孩子错了吗
>> 父母应该管理的不是情绪,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照顾好,让自己情绪的“杯子”里还有足够的空间去承受那些不期而至的挑战与困难,这才是最重要的。当“杯子”里的水不溢出来,情绪就不会失控。
情绪杯子不要太满,否则容易溢出。
>> 请先停下来想一想:你之所以那么生气,真的是因为孩子做错了吗?还是因为你自己太累了?如果你觉得自己一直处于疲惫、紧绷的状态,不妨先停下来,好好休息与调整一下。
情绪低落或者身体疲惫时,人正处于虚弱状态,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休息。
>> 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先宠爱自己,才会拥有爱别人的能力;注满我们的爱之杯,爱才会在我们和孩子、家人、朋友之间流淌。
爱之杯需要注满,这样才可以流淌于周围。
02 儿时的问题,可能是你情绪失控的导火索
>> 塑造我们性格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而是我们对于那些事情和环境所做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决定。
塑造我们生活的,是我们过去做的所有选择与决定的总和。希望未来的生活美满,那就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做出一个个负责任且积极健康的选择。
>> 有所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如果你的情绪总是被卡在某个点,总是在某处一触即发,你就可以把关注点从事情本身转移到自己身上。看看你是不是有一些遗留的问题并未得到处理,从而影响了你现在的决定。反思问题的源头,可以增进自我了解,并帮助你尽可能地降低情绪失控的可能性。事实上,当我们向内看,而不是向外指责时,就已经迈出成功的一步了。
向内看,并不是说发生任何事情都归咎于自己,而是尽可能地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看待自己。
03 不完美的勇气: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越是无法接纳自己,就越无法管理好情绪。人非圣贤,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伴随着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瞬间。只有接纳自己是一个有情绪的人,你才能轻松面对自己的情绪。
犯错了,会内疚,然后告诉自己:没关系,下次注意。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样的事情上犯错,那就难以让人原谅。管理自己需要自控,不可任由自己的情绪肆无忌惮地爆发。
>> 没关系,人都是不完美的,犯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如果大家都能在别人每一次的犯错后首先想到先解决问题,把追究责任之内放在其次,那么很多人都不会因为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
>> 张德芬说过一句话: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不要太把负面情绪和自己当回事。可惜很多人的做法却完全相反:不认真对待生活,太把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当回事。
不把自己当回事,这样会轻松很多。
>> 学习情绪管理,先从接纳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开始。等家长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知不觉就教会孩子如何管理他们的情绪。
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有样学样。
>> 压力是一切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期待是指你认为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现实是指生活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你的压力就越大。
降低期望值,提升现实幸福感,把压力降到最低。
>> 当你感到压力太大时,不妨先降低期待,然后再慢慢地抬高现实,缩短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随着压力减小,情绪自然也会好起来。
04 静下心来,让自己做一个学习者
>> 于是,我们觉得,改变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一方面,我们想要改变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个愿景、一个期望或一个梦想,而不是具体的计划,更没有长久的毅力与耐心。换句话说,其实你并没有静下心来,真正想去做点儿什么。如果你只有一个愿景,而没有付诸行动,那么这个愿景就如同泡沫。当事情没有达到你的期望,泡沫破碎时,你就很容易陷入抱怨、指责、越来越不满意的旋涡里,无法自拔。
计划计划计划,具体的计划,有效的计划,通往目标的计划。
>> 如果改变是从自己开始的,关注于通过自己的改变带给对方和彼此的成长,那么只要一开始行动,就会有奇迹发生。
想做个有魅力的人,想重新折腾一下自己。折腾一下不会有可怕的后果,懒得折腾才可怕。
>> 尤其是四十岁左右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人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越来越隔绝。
还没到四十岁,我已然处于后者了。停止成长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的生命像是停留在了三十岁,虽然我的年龄依然在增长。
>> 当我们开始自我成长时,就不会再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也不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当我们开始自我接纳,就不再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爱人和孩子。当我们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后,就很容易处理好我们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
所以,一切的源头在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 过高的标准,过严的要求,其实是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的。教育,就应该像小孩走路一样,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才会更加稳健,也才会让孩子持续地向前走。
孩子,你慢慢来。
05 掌控情绪,而不是让情绪主宰你
>>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人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的,你之所以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你有某个目的。比如,你发脾气,有时只是因为你想发脾气,发脾气就是你的目的。
是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赢对方。所以,发怒的情绪,有时不过是你用来对付对方的手段。
>> 有些看起来无法改变的事情,其实只要我们改变一下内心的信念,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态度决定行为。
>>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有名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所组成的。换句话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所能掌控的。
别总说自己无能为力,别以“心有余而力不足”为借口,即使只是掌控了生活的50%,生活也肯定阳光灿烂。
06 情绪管理三部曲——看见、暂停、表达
>> 当我们被情绪所控制时,就会失去理智,对方那些不好的行为会被无限放大,甚至我们已经看不到对方,也看不到自己,更加忘了去思考: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在为什么而争吵?我为什么会被那么多负面的情绪与能量所包围?
自己才是情绪的源头,一切看起来似乎是因人而起,实则是因自己而起。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你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态度。
>> 暂停:我才是自己的情绪教练
如果你感觉自己心跳加速,脸颊发热,你的感觉越来越不好,请在心里告诉自己:我需要暂停。你可以走到一个让你感觉更好的地方,做一次深呼吸,想一想:刚刚发生了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轻声地把你的需要说给自己听:
>> 表达:我需要你这样做
面对自己强烈的情绪,不要隐忍,也不要爆发,而是清楚而具体地表达你的需求。
>> 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却千差万别。懂得自己才是情绪的源头,明白情绪的爆发源于需求没被满足,清楚怎样具体地表达需求。这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没有纠结,也无须猜测,不用大动肝火,也不会大伤元气。
>> 积极暂停是指当情绪不好,比如生气、伤心、沮丧等时,不沉浸在这些情绪里,而是想办法从这些情绪里跳出来,找到一种方式,或去一个让自己感觉安全的地方,让自己的感觉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