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新书》卷31淮难诗解淮南王悖逆而亡其子少闻父辱岂须臾忘不可封王
题文诗:
恐陛下接,王淮南子,曾不与如,臣孰计之.
淮南王之,悖逆亡道,陛下为顿,颡谢罪皇,
太后之前,淮南王也,曾不诮让,敷留之罪,
无加身者.舍人横制,等室之门,追而赦之,
吏不得捕.淮南王人,于天子国,横行不辜,
而无谴乃,赐美人多,载黄金归.侯邑之在,
其国者毕,徙之佗所.陛下于王,不可谓薄.
然淮南王,天子法咫,蹂促弗用,皇帝令咫,
批倾不行,天下皆知.君选功臣,有职者以,
为之相吏,王仅不踏,蹴而逐耳,无不称病,
而走天下,者孰弗知?而日接持,怨言诽谤,
陛下之为,皇太后之,馈赐逆拒,不受天子,
使者奉诏,而弗得见,僵卧以发,诏书天下,
孰人不知?聚罪人之,奇狡少年,通栈奇徒,
启章之等,谋为东帝,天下皆知.淮南王罪,
已明陛下,赦其死罪,解之严道,以为神其,
人自病死,陛下何负,天下大指?孰以为王,
之死不当?陛下无负.咫淮南王,罪人之身,
淮南王子,罪人之子,奉尊罪人,之子适足,
以负谤于,天下耳无,解细前事.且世人不,
以肉为心,则已若以,肉为心人,之心可知.
今淮南子,少闻父辱,状是立咫,泣洽衿卧,
咫泣交项,肠至腰肘,如缪维耳,岂须臾忘?
是而不如,是非人也.陛下制虽,天下之命,
而淮南王,至如此极,子舍陛下,而更安所,
归其怨尔.特曰势未,便事未发,含乱而不,
敢言若诚,其心岂能,忘陛下哉!白公胜所,
为父报仇,报大父之,与诸伯父,叔父也令,
尹子西与,司马子綦,皆亲群父,无不尽伤.
昔白公为,乱非欲取,窥代王为,发愤快志.
故挟匕首,以冲仇人,之胸固为,要俱靡耳,
固非冀生.今淮南土,虽小黥布,尝用之汉,
存特幸耳.擅仇人足,危汉之资,于策安便?
虽割为四,四子一心.豫让昔为,智伯报赵,
襄子五起,而不取者,资力少也.子胥报楚,
有吴之众;白公成乱,有白公众;阖闾富故,
然使专诸,刺吴王僚;燕太子丹,富使荆轲,
杀秦王政.今陛下将,尊不意人,与之众积,
之财也此,非有白公,子胥之报,于广都之,
中者或即,疑有专诸,荆轲起两,柱之间其,
策安便哉?此之所谓,假贼兵为,虎添翼者,
愿陛下少,留意计之.刘安不义,不可封王.
【原文】
窃恐陛下接王淮南王子,曾不与如臣者孰计之也。淮南王之悖逆亡道,陛下为顿颡谢罪皇太后之前,淮南王曾不诮让,敷留之罪无加身者。舍人横制等室之门,追而赦之,吏曾不得捕。主(王)人于天子国横行,不辜而无谴,乃赐美人,多载黄金而归。侯邑之在其国者,毕徙之佗所。陛下于淮南王,不可谓薄矣。然而淮南王,天子之法咫蹂促而弗用也,皇帝之令,咫批倾而不行,天下孰不知?天子选功臣有职者以为之相吏,王仅不踏蹴而逐耳,无不称病而走者,天下孰弗知?日接持怨言,以诽谤陛下之为,皇太后之馈赐,逆拒而不受,天子使者奉诏而弗得见,僵卧以发诏书,天下孰不知?聚罪人奇狡少年,通栈奇之徒启章之等,而谋为东帝,天下孰弗知?淮南王罪已明,陛下赦其死罪,解之金道,以为之神,其人自病死,陛下何负天下大指?孰能以王之死为不当?陛下无负也。如是,咫淮南王,罪人之身也,淮南子,罪人之子也,奉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无解细于前事。且世人不以肉为心则已,若以肉为心,人之心可知也。今淮南子,少壮闻父辱状,是立咫泣洽衿,卧咫泣交 项,肠至腰肘,如缪维耳,岂能须臾忘哉?是而不如是,非人也。陛下制天下之命,而淮南王至如此极,其子舍陛下而更安所归其怨尔。特曰势未便,事未发,含乱而不敢言,若诚其心,岂能忘陛下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报大父与诸伯父叔父也,令尹子西司马子綦皆亲群父也,无不尽伤。昔者白公之为乱也,非欲取窥代王也,为发愤快志尔。故挟匕首以冲仇人之匈,固为要俱靡而已耳,固非冀生也。今淮南土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幸耳。夫擅仇人足以危汉之资,于策安便?虽割而为四,四子一心也。豫让为智伯报赵襄子,五起而不取者,无他,资力少也。子胥之报楚也,有吴之众也;白公成乱也,有白公之众也;阖闾富故,然使专诸刺吴王僚;燕太子丹富故,然使荆轲杀秦王政。今陛下将尊不亿之人,与之众积之财,此非有白公、子胥之报于广都之中者,即疑有专诸、荆轲起两柱之间,其策安便哉?此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愿陛下少留意计之。
1颡释义:额。 稽颡的省称。参见“稽颡”。
2蹂促:犹践踏也3批倾:释义:犹排斥。4踏蹴:践行。5奇狡:诡异狡猾。
6且世人不以肉为心则已,若以肉为心,人之心可知也:世人不把肉当做心也就罢了,如果把肉当做心,那么人的心就可以被人了解了。
7今淮南子,少壮闻父辱状,是立咫泣洽衿,卧咫泣交项,肠至腰肘,如缪维耳,岂能须臾忘哉?是而不如是,非人也:
意译:寄望于幼年便惨遭丧父之痛的刘安能对汉王朝忠心耿耿,这显然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刘安的一生,始终就是在对朝廷的不满、怨恨和异心频起之中度过的。
8黥布:英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梁,后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英布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9擅:通禅
背景1淮南王:
刘长(前198-前174),西汉初诸侯王。力能扛鼎。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刘邦少子,妻雍氏。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公元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废王号,谪徙蜀郡严道邛邮(严道县,今四川雅安),途中不食而死。
刘长对辟阳侯审食其未救其生母而怀恨在心,遂借机擅自用铁椎打辟阳侯,孝文帝仍未治其罪归国后更加骄横,不用汉法,自为法令,拟于天子。文帝乃召淮南王刘长,废除封号,谪徙去蜀郡邛邮,途中刘长绝食而死。刘安(约前179─前122),淮南王刘长之子,好行小惠以笼络人心。刘长谋反事发自杀,文帝八年(前172年)封安为阜陵侯,十六年进为淮南王。吴楚七国谋反,安拟举兵响应,因国相反对而止。武帝接位,安勾结太尉田蚡,暗中整治武备,赂遗诸国,觊觎帝位。元朔五年(前124年),郎中雷被上书告发刘安阻其欲从军击匈奴,诏削安二县。元狩元年(前122年),有人告发刘安谋反,武帝交丞相公孙弘和廷尉等审理。安恐阴谋败露,拟抢先发难,又被其谋士伍被告发。安自杀;王后、太子及审问中被牵连到的列侯、二千石和豪杰等数千人,皆以罪受诛;淮南王国被废,改置九江郡。刘安爱读书,鼓琴,不喜狗马游猎,也行阴德拊循百姓,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纂《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其如《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内篇》流传至今。
两年后,汉文帝又想起了刘长这个自杀了的弟弟,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便下诏将刘长4个年仅七八岁的儿子都封了侯;到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再次下诏,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和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寄望于幼年便惨遭丧父之痛的刘安能对汉王朝忠心耿耿,这显然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刘安的一生,始终就是在对朝廷的不满、怨恨和异心频起之中度过的。
背景2“白公胜之乱”
缘起:楚平王时期,楚平王为其子(太子建)迎娶了秦国公主-孟赢(秦哀公之妹)为妻。而孟赢生得十分美貌,楚国佞臣费无极便乘机劝贪淫无度的楚平王自娶,而以他女冒充孟赢与太子建完婚。事后,费无忌与楚平王惧怕丑事败露而遭到太子建的嫉恨。便有了除掉太子建的心思,便先将太子建赶出了郢都,后又让人诬告太子建欲反。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一家也为此而被灭族,只剩下了伍子胥保护着太子建跑到了郑国。 在郑国时,太子建又在晋国人的怂恿下,打算谋取郑国。结果被郑国人察觉,并获得了证据,乃将其杀死。伍子胥便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即后来的白公胜,太子建与齐女所生)逃到了吴国。伍子胥引吴兵灭楚复仇以及楚昭王复国的故事略过。至前487年,楚国令尹子西(楚平王庶子)将白公胜从吴国召回楚国,封为巢邑大夫。而白公胜善用兵,又礼贤下士,聚集私党,总想攻打郑国替父报仇。 前483年,白公胜向令尹子西请求攻打郑国,子西同意,却迟迟不出兵。前481年,晋国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子西便率军救郑,并与郑国盟约交好,白公胜对此很是愤怒。 过程:前479年,有一天,白公胜在亲自磨剑,司马子期(楚平王庶子)的儿子-平看到了,说:“您为什么要亲自磨剑呢?”白公胜说:“我是以直爽而著称的,不告诉你的话,又怎能称得上直爽呢?我要杀死你父亲(楚国令尹、司马掌握国政、军政)。”平就把白公胜的这些话告诉了令尹子西。子西说:“胜就像是鸟蛋,是我覆翼而使他长大。在楚国,只要我死了,令尹、司马的职位,不归於胜还归於谁呢?他一定是在发牢骚!” 白公胜也听闻了令尹子西的话,说:“令尹真是太狂妄了!他要是能得到善终的话,我誓不为人。” 于是,白公胜发动了叛乱,杀了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并且劫持楚惠王(楚昭王子,楚平王与孟赢之孙)。后来,白公胜的叛乱被叶公-沈诸梁所平定了。白公胜兵败自杀,楚惠王得以复位。 结语:子西之所以认定白公胜不会造反,在於楚人的用人制度是在“亲中选能”。而自己与子期都年岁已高,楚国的国政大权迟早会交到白公胜的手里。届时,又有谁能阻止白公胜为父报仇呢?而自己对白公胜又有恩德,白公胜造反就太不明智了。谁知,白公胜竟是这样的楞人,为了守住自己直率的声誉,将自己造反的意图坦言相告。